皮膚溫度升高:蕁麻疹手掌癢的治療與管理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3
本文介紹了四種不同型別的蕁麻疹及其相應的治療方法。其中,物理性蕁麻疹可採用冷敷、抗組織胺藥、類固醇外用、免疫調節劑、系統性脫敏療法等方法來緩解症狀;而膽鹼性蕁麻疹則需要針對其潛在病因進行治療,如慢性感染、遺傳因素、精神緊張、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糖尿病等。

物理性蕁麻疹

物理性蕁麻疹是由溫度變化、機械刺激等物理因素引起皮膚出現局限性水腫反應的皮膚過敏反應疾病。

物理性蕁麻疹由物理因素如冷熱、摩擦等導致肥大細胞活化並釋放組胺及其他發炎介質,引起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從而產生風團樣皮損。典型表現為受到物理因素後數分鍾內在接觸部位出現瘙癢性風團,有時伴有紅斑、腫脹等症狀。嚴重時可伴隨頭痛、發燒、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可透過血常規、IgE檢測、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等方式來輔助診斷,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止癢治療,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重症者可遵醫囑口服或注射腎上腺素(Adrenaline)類藥物緩解症狀,例如腎上腺素(Epinephrine)、腎上腺素(Epinephrine)等。

患者平時應注意避免直接暴露於強光下,外出時要做好防曬措施,以免加重病情。

物理性蕁麻疹治療

物理性蕁麻疹的治療可以考慮冷敷、抗組織胺藥、類固醇外用、免疫調節劑、系統性脫敏療法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冷敷

使用溫度適宜的溼毛巾對受患處進行區域性冷敷處理。透過降低神經興奮性、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發炎介質來緩解瘙癢感及減輕血管擴張現象。

抗組織胺藥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勝克敏(Cetirizine)片、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止癢治療。上述藥物具有抑制組織胺釋放的作用,能有效阻斷組胺H1感受器,從而起到止癢效果。

類固醇外用

患者可遵照醫生指導,在皮膚受損區域塗抹普賴鬆(Prednisone)、地塞松藥膏(Dexamethasone)等含類固醇類外用藥膏。這類製劑能夠迅速抑制免疫應答反應,具有高效抗炎作用,有助於控制區域性發紅、腫脹等症狀。

免疫調節劑

患者需依據醫囑選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環孢素(Cyclosporin)等免疫調節劑進行系統化治療。這些藥物具有調節身體免疫功能紊亂狀態的作用機制,對於改善自身免疫異常所致之皮膚超敏反應有積極作用。

系統性脫敏療法

此方法通常由專業醫師引導患者識別並逐步接觸誘發其產生過敏反應的物質,旨在透過反覆暴露於漸進增加濃度的致敏原而達到減少或消除對其敏感度的效果。該策略是基於經典的心理生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目的在於幫助個體重新建立對特定刺激物的認知評價模式,即從原來的“危險”、“有害”轉向為“無害”甚至“有益”的認識轉變過程之中。

患者平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物,以免導致病情加重。

膽鹼性蕁麻疹原因

膽鹼性蕁麻疹的原因可能包括慢性感染、遺傳因素、精神緊張、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糖尿病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身體對乙醯膽鹼過敏反應。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時,身體免疫反應持續存在,導致體內發炎因子增加,這些因子可能透過啟用肥大細胞而引起膽鹼能神經興奮,進而誘發膽鹼性蕁麻疹。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等。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可能導致個體對某些刺激物過敏,易患膽鹼性蕁麻疹。當受到熱源刺激時,會導致乙醯膽鹼釋放增多,使身體產生異常的免疫應答,從而出現瘙癢和風團樣皮疹。患者可遵醫囑口服勝克敏(Cetirizine)片、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精神緊張

精神緊張狀態下,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會促使腎上腺素(Adrenaline)分泌增加,間接作用於肥大細胞使其釋放出較多的組胺,導致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以及滲透性增強,表現為區域性水腫的情況發生。針對此病因所致的膽鹼性蕁麻疹通常不需特殊處理,可透過放鬆心情減輕症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在病程中可能會出現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症狀。此時由於免疫系統的紊亂,導致身體對自身抗原產生錯誤識別和攻擊,引起組織傷害和發炎反應。患者需要接受規範化的免疫調節治療,例如遵醫囑服用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類固醇以控制病情活動度。

糖尿病

高血糖狀態可能導致肥大細胞穩定性下降,容易被各種物理、化學因素所激發,從而釋放出具有收縮平滑肌、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和促進炎性細胞遊走等生物活性的介質,引發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發生。患者可以遵照醫生的意見用胰島素注射液、諾易筆注射劑(Insulin aspart)等藥物來嚴格控制血糖水平。

建議關注個人飲食習慣,避免食用已知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蝦蟹等海鮮。定期進行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和肝功能測試,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蕁麻疹手掌癢

蕁麻疹手掌癢可能與慢性蕁麻疹、接觸性皮膚炎、濕疹等疾病有關,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獲得適當治療。

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由各種因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表現為反覆發作的瘙癢性風團。可遵醫囑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或氯雷他定(Loratadine)來緩解症狀。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發生的炎症性皮膚病,典型症狀為紅斑、腫脹、丘疹、水泡甚至糜爛滲出,並伴有瘙癢感。對於急性期無破潰者,可使用卡拉明洗劑(Calamine Lotion);若存在感染現象,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類藥膏來進行抗感染處理,比如褐黴素乳膏(Fusidic Acid Cream)、膚利舒軟膏(Mupirocin)等。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發炎,臨床上急性期皮損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會出現苔蘚樣變,常伴劇烈瘙癢。區域性皮膚護理包括保持乾燥清潔以及避免刺激性物質如洗滌劑等。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類固醇類藥膏如丁酸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 Butyrate)、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等進行抗過敏止癢治療。

神經性皮膚炎

神經性皮膚炎是以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於頸項部、肘窩、膕窩、腰骶部、眼瞼、四肢等處,其主要表現為患處皮膚肥厚、粗糙、呈淡褐色或褐黑色苔蘚樣變,同時伴隨劇烈瘙癢。患者可透過調節情緒狀態減輕壓力來輔助改善病情,還可遵循專業醫師的意見塗抹含氟芬那酸酯成分的外用藥膏如氟芬那酸丁酯(Flufenzmatum)、複合氟米鬆軟膏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進行抗炎止癢治療。

針對蕁麻疹手掌癢的症狀,應避免搔抓以防繼發感染,還要注意遠離已知過敏原。除積極尋找並去除致病原因外,還應注意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蝦蟹等海鮮類產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