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是天然散熱器,但是有4個部位出汗過多要小心!

分類: 運動健身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0.06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比重的99%,剩餘的1%為少量尿酸、乳酸、脂肪酸等,每個人的汗腺功能不同,散熱途徑不同,出汗量也有所差異,但只要出汗量在正常範圍內,就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快速出汗會讓身體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人在極度缺水及電解質失衡時,會出現頭暈、抽筋、全身無力等不適症狀。

高溫是夏季猝死的一大誘因,人們常認為出汗是排毒的一種方式,然而夏季大量出汗,反而可能危及生命。

一、汗液是人體最好的“散熱器”

汗腺是人體自帶的“散熱器”,出汗是人體自我調溫的過程,可分為運動型出汗、精神性出汗、味覺性出汗、溫熱性出汗。

運動型出汗:運動時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體溫升高,通過出汗降低體溫;

精神性出汗:人在緊張、恐懼、興奮等情緒下,正腎上腺素濃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

味覺性出汗: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可引起出汗;

溫熱性出汗:即坐著不動,由於外界溫度過高,人體也會出汗。

同樣條件下,有人汗流不止,有人依然乾爽,原因主要與汗腺功能有關。

每個人的汗腺功能不同,散熱途徑不同,出汗量也有所差異,但只要出汗量在正常範圍內,就不必過於擔心。

二、出汗越多,身體越好?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比重的99%,剩餘的1%為少量尿酸、乳酸、脂肪酸等。

運動有一定的養生效果,但並非因為出汗,刻意出大汗反而會傷身體。

快速出汗會讓身體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人在極度缺水及電解質失衡時,會出現頭暈、抽筋、全身無力等不適症狀;

此外,還會造成尿量減少,尿酸、肌酐等,會在體內堆積。

更可怕的是,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下,會導致身體的“散熱系統”故障、熱量蓄積,最終引起中暑,嚴重可引起死亡。

三、4個部位出汗過多,要留意

天氣悶熱或運動時出汗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局部或全身異常大汗淋漓,可能暗示身體出了問題,要注意。

1、頭部出汗

僅在頭部有大汗,且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等,多是脾胃濕熱的表現,此時以健脾祛濕為主。

此外,也可能是肝陽上亢,建議去醫院檢查甲狀腺是否正常。

2、胸悶出冷汗

出冷汗時,伴有胸悶、胸前區疼痛等症狀,很可能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汗腺分泌,血壓也會同時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發作前兆。

3、全身大汗

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會使人體代謝加快、產熱多,導致全身大汗淋漓,持續出汗,特別是在運動或勞累後。

如果同時伴有心悸、手顫、胃口變大卻消瘦、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大便次數增多等情況,可能預示甲狀腺亢進。

(推薦閱讀︰愛流汗不只是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可能還與3個疾病有關!)

4、頸部大汗

頸部大量出汗是低血糖的信號,尤其是糖尿病人,由於胰島功能異常,如果出現脖子、額頭大量出汗,伴有心慌、手抖、饑餓感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延伸:夏季運動小建議

規律運動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方式,在悶熱的夏季,如何保證安全,又能有效鍛煉,可是一門大學問,著名醫學網站WebMD總結各項研究,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正確的時間

夏天的氣候悶熱,運動時要降低強度、減慢速度,建議儘量選擇早上7點前或下午6點後運動,太陽升起和落山後,溫度也隨之下降,還可以避免紫外線的直射。

2、多喝水

運動期間不是口渴才飲水,即使不覺得口渴,也要隨時補充水分,避免飲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

3、慢一點

天氣潮濕悶熱的環境下,人們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完成相同的運動量,因此如果天氣比過去更熱,應該放慢腳步,或者減少在戶外運動的時間,避免中暑。

4、穿著輕便

合適的衣物更有利於吸汗、排汗,夏季運動最好選擇透氣性好、吸汗的面料,顏色選擇淺色,可以反射陽光。

此外,運動時腳部也容易出汗,應選擇透氣的鞋子和吸汗的襪子。

5、遵循醫囑

對於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在開始運動前,需諮詢醫務人員,避免運動不當帶來併發症或是加重病情。

此外,服用一些藥物時,如β受體阻斷劑、ACE抑制劑、利尿劑等,會加重身體對炎症的反應,在夏季運動時更要小心。

炎炎夏日,出汗不等於養生,運動也要講究,希望大家能過個健康、開心的夏季!

參考資料:

[1]汗蒸真的能“排毒”嗎?排出來的到底是什麼?瞭解這點就不怕被騙. 騰訊醫典. 2020-01-12

[2]身體異常出汗大意不得,這幾種情況或是疾病徵兆.華醫網.2021-06-29

[3]Exercising in the Heat:9 ways to keep your summer workouts safe. FROM THE WEBMD ARCHIVES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