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併發症早期識別與干預、胸痺個體化治療探討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27
本文介紹了心臟病可能引發的一系列併發症,包括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心內膜炎以及心源性瘁死,並強調了對這些併發症的早期識別和干預的重要性。對於中醫辨證上的胸痺,應結合具體症狀和體質特點進行個體化治療。

心臟病會引發其他疾病嗎?

心臟病可引發其他疾病。心臟病是一類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也稱為心血管病,包括心臟、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組織器官的疾病,在內科疾病中屬於常見病。其常見的併發症有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心內膜炎以及心源性瘁死,具體如下:

1、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可由各種器質性心臟病誘發,包括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等,常見的心律不整有房早、室上性心跳過快、心房顫動、室早、室速等,治療上可根據心律不整的型別選擇相應抗心律不整藥物,必要時可行電覆律或是射頻消融。

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臟射血功能受損,以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臨床表現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體液瀦留等。治療上分為一般治療、病因治療及藥物治療:一般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管理,限制體力活動,注意休息;病因治療包括控制感染、心率失常等病因;藥物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擴管,其中強心劑包括毛地黃(Digoxin)、西地那非(Sildenafil)、洋地黃毒苷等,利尿可用呋塞米(Furosemide)、托拉塞米(Tora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擴管可以用左西孟旦等。

3、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冠脈阻塞導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嚴重可出現心源性休克,最終導致患者死亡,應及時識別並處理,可根據時機選擇冠脈支架植入或是溶栓治療。

4、心內膜炎心內膜炎可因心臟器械性疾病而誘發,常見於風溼性心臟病導致的瓣膜狹窄和關閉不全,可分為急性心內膜炎和亞急性心內膜炎等,治療上需選用敏感抗生素,可根據血培養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型別,如盤尼西林類、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萬古黴素(vancomycin)等。

5、心源性瘁死多種心臟病均可導致患者瘁死,常見的導致年輕患者瘁死的心臟病有肥厚性心肌病,瘁死的發生往往很突然,無法預料,因此及早發現存在導致瘁死發生的心臟病對其預防有重要意義。

心臟病在中醫辯證上一般是肝血衝心嗎

心臟病在中醫辯證上一般不是肝血衝心。心臟病在中醫辨證上一般指胸痺。中醫辨證上並沒有肝血衝心這一說法,根據心的生理功能和病機變化特點,將心臟病可歸屬於中醫胸痺中心脈瘀阻證、氣滯心胸證、痰濁閉阻證等範疇。胸痺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輕者感覺胸悶,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胸痺的主要病機為心脈痺阻,病位在於心,涉及肝,脾,腎,肺等髒。心、肝、脾、腎、肺氣血陰陽不足,心脈失養,不榮則痛,氣滯、血瘀、寒凝、痰溼等痺阻心脈,不通則痛。臨床上應辨證治療。

心血瘀阻證

發病多因血行瘀滯,胸陽痺阻,心脈不暢致心胸疼痛。胸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加劇。應活血化瘀,通脈止痛。主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出自醫林改錯)。

氣滯心胸證

發病多因肝失疏洩,氣機瘀滯,心脈不合致心胸滿悶。症見隱痛陣發,痛有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脹悶。治療應疏肝理氣,活血通絡。主方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出自醫學統旨)。

痰濁閉阻證

發病多因痰濁盤踞,胸陽失展,氣機痺阻,脈絡阻滯所致導。症見胸悶重而心痛微,痰多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遇陰雨天發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咯吐痰涎。治療應通陽洩濁,豁痰宣痺。主方用栝樓薤白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合滌痰湯(出自奇效良方)加減。若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就診,謹遵醫囑治療,切忌私下自行診治,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