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屬於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是指由於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相對缺乏所導致的血糖升高,且血糖升高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第二型糖尿病又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腎、心臟、血管、神經、眼底等多臟器、多器官,從而導致多種併發症的發生。第二型糖尿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40歲以上成年人。其起病隱襲,症狀相對較輕。半數以上無症狀,往往因慢性併發症就醫或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常有家族史,很少自發性發生酮症酸中毒,但在嚴重感染、應激狀態及中斷治療等情況下也可能會發生酮症酸中毒。臨床上,第二型糖尿病常與肥胖症、血脂異常、高血壓等疾病同時存在或先後發生。由於患者就診時所處的疾病病程不同,其胰島β-細胞功能表現差異較大,有些早期患者進食後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餐後3-5小時血漿胰島素水平不適當升高,引起反應性低血糖等。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平時要注意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和控制體重。降糖藥物首選雙胍類(如二甲雙胍(Metformin)),也可根據情況選擇磺醯脲類(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控制餐後高血糖可選擇格列奈類(如瑞格列奈(Repaglinide))等。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近年來提倡早期應用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有助於胰島β細胞功能的改善和恢復。第二型糖尿病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其併發症多,臨床上與第一型糖尿病治療不完全一樣,建議患者高度重視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降糖藥物,並注意控制飲食、減輕體重。
糖尿病有假性糖尿病嗎
糖尿病一般沒有假性糖尿病。糖尿病的確診一般需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且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單一的化驗結果不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一般不存在假性糖尿病的說法。糖尿病診斷的新標準是典型糖尿病的症狀如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加上隨機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紅素≥6.5%均可診斷糖尿病,無糖尿病典型症狀者,需改日複查確認。若確診糖尿病,需患者積極進行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二甲雙胍(Metformin)、達格列淨片等降糖藥;若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遵醫囑用胰島素增敏劑,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岱蜜克龍(Gliclazide)等藥物緩解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少食多餐,可以選擇燕麥、蕎麥等粗糧來代替麵粉、白米等細糧,注意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油膩、高糖高脂肪類的食物。平時應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如梨、蘋果、柳丁等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同時飽腹感也很強,幫助血糖的控制。並注意補充蛋白質,如瘦肉、雞蛋、牛奶等,建議定時定量進餐,細嚼慢咽。糖尿病者需適量增強運動,每週5天,每次3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如快走、太極、騎車、廣場舞、慢跑、游泳等,也可以進行阻力運動,如舉啞鈴、仰臥起坐等。若確診糖尿病,建議患者不必過度緊張焦慮,及時就診,科學規範地進行治療,避免自行用藥,並注意飲食,適當增強運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