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炎:症狀、原因與後遺症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0
本文介紹了慢性心肌炎的症狀、原因及後遺症,並強調了及時就醫的重要性。該疾病可能導致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其成因多樣,如病毒感染或藥物毒性作用。針對不同病因,治療方法各異。後遺症的管理可透過多種手段實現,關鍵指標監測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若症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應立即就醫。

慢性心肌炎表現是?

慢性心肌炎的表現包括心悸、胸悶、呼吸困難、乏力以及暈厥。患者需要及時就醫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悸

由於心肌受損導致心臟傳導異常或心跳不齊,使患者感到心跳加速或心慌不適。通常在活動後加重,休息時可緩解。

胸悶

心肌受到長期發炎刺激會導致心臟舒張功能受限而引起胸腔內壓力增高,從而產生壓迫感和緊縮樣疼痛。症狀可能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與體位無關。

呼吸困難

當心肌炎引起左心室收縮力下降時,肺部血液循環受阻,此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發生。這種症狀往往表現為勞動性呼吸困難,在夜間或清晨更為明顯。

乏力

心肌炎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因為對抗感染而處於高度活躍狀態,這會消耗身體的能量儲備,使人感到疲乏無力。乏力的程度可以從輕度到重度不等,且常常伴隨體重減輕。

暈厥

長時間的心肌供血不足會造成腦部缺氧,進而引發暫時性的意識喪失現象。暈厥前可能會有眼前發黑、頭暈等症狀,一般不會留下持久影響。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及血液檢查,以便進一步明確診斷。患者平時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睡眠時間,並根據醫囑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鈉鹽攝入量。

慢性心肌炎病因是什麼?

慢性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長期心肌缺血、藥物毒性作用等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和管理。

病毒感染

病毒直接侵犯心臟或經全身感染間接誘發免疫反應傷害心肌,導致心肌細胞發炎和壞死。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可用於特定型別的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

自體免疫性疾病

由於身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應答導致的心肌組織傷害,可引起心肌炎。其可能涉及多種免疫途徑,包括細胞介導的發炎和循環中自身抗體的產生。免疫調節劑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可用於治療某些型別的心肌炎。

遺傳代謝性疾病

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代謝異常可能導致心肌受損,進而發展為心肌炎。例如肝糖貯積病可導致心肌內葡萄糖積累,誘發發炎反應。針對特定遺傳代謝疾病的治療需個體化制定,可能包括酶替代療法或基因治療。

長期心肌缺血

長期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肌細胞死亡和瘢痕形成,進一步加重心肌損害,增加患心肌炎的風險。改善心肌供血是關鍵治療方法,常用藥物有β感受器阻滯劑如舒壓寧(Metoprolol)、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

藥物毒性作用

某些藥物透過干擾細胞代謝過程或誘導氧化應激而對心肌造成傷害,從而增加心肌炎的風險。使用任何新藥前均應評估潛在風險,確保患者瞭解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並定期監測心功能。

建議定期進行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和血液生化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減少心肌炎的發生。

慢性心肌炎後遺症如何管理?

慢性心肌炎後遺症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營養支援治療、心功能康復訓練、心理行為療法、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管理。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休息,旨在改善患者的心臟健康狀況。心肌炎後遺症患者心臟功能可能受損,透過最佳化生活習慣有助於減輕心臟負荷,促進恢復。

營養支援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涉及提供均衡飲食或特殊配方食品,以滿足患者身體需要,通常由註冊營養師指導。良好的營養狀態有助於身體修復及新陳代謝,對慢性心肌炎後遺症患者的管理和康復有積極影響。

心功能康復訓練

心功能康復訓練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一系列低強度活動,如步行或溫和力量練習,以增強心肺功能和耐力。此措施針對心肌炎後遺症引起的體力下降和呼吸困難等問題,可提高心臟適應性和效率。

心理行為療法

心理行為療法側重於認知重構、放鬆技巧傳授和壓力管理策略培訓,通常由心理諮詢師執行。由於長期患病可能導致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加劇心臟負擔,因此接受相應干預有助於緩解情緒壓力。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需按醫囑定期服用。這些藥物能夠控制血壓、降低心率並減少液體瀦留,從而預防進一步損害並促進心臟恢復。

持續監測病情變化是關鍵,建議定期複查心電圖和超音波心動圖以評估心臟功能。此外,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於心臟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