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可以透過抽血進行輔助診斷,但主要還是透過痰液培養、影像學檢查等方法確診。如果患者出現疑似肺結核的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
肺結核可以透過抽血進行輔助診斷,但主要還是透過痰液培養、影像學檢查等方法確診。如果患者出現疑似肺結核的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
抽血檢查
1.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可以檢測身體內是否存在結核感染的情況,若結果為陽性,則提示可能存在活動性肺結核或潛伏期肺結核。
結核抗體檢測
主要是針對IgG類特異性抗體進行檢測,當身體發生結核桿菌感染後,該類抗體可作為致病源刺激B細胞合成和分泌相應抗體,從而達到輔助診斷的目的。
PPD皮膚試驗
是一種非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在接種PPD後48-72小時觀察注射部位的表現,若無硬結甚至無反應則為陰性,若僅有水泡或者硬結而無水泡者為弱陽性,表明可能患有肺結核,如果區域性有水泡且直徑>5mm及以上為強陽性,說明可能發生肺結核。
其他檢查
痰液培養
對於排菌的肺結核患者而言,可透過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或痰培養的方法來確定傳染源,其中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是經典的方法,具有簡便、快速的特點,但靈敏度較低,通常需要連續多次取樣才能獲得陽性結果,而痰培養敏感性較高,但操作較為繁瑣。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胸片以及CT檢查,早期肺結核一般不易發現,病變範圍較小時可表現為單個或多個陰影,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形成斑點、絮狀影及溼囉音等症狀,晚期由於空洞內壞死物排出可呈現偏心薄壁空洞表現,部分還可伴有鈣化灶。
治療
一旦確診為肺結核,應儘早接受規範的藥物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孟表多(Ethambutol)等,用藥時需遵循早期、規律、全程、聯合、適量的原則,大多數肺結核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都可以治癒。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