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後,常會出現皮膚反應和全身反應。如果出現過敏性休克、注射部位感染等嚴重不良反應時,則需要及時就醫處理。
肺結核患者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後,常會出現皮膚反應和全身反應。如果出現過敏性休克、注射部位感染等嚴重不良反應時,則需要及時就醫處理。
皮膚反應
硬結
正常結果為0-5mm,72小時之後觀察硬結直徑大小,若在5mm以內則判定為陰性,表示未感染過或正在感染結核桿菌;若硬結範圍大於5mm但不足1cm,則判定為陽性,提示可能曾經感染過結核桿菌或者接種卡介苗(BCG)引起;若硬結範圍超過1cm則判定為強陽性,說明體內存在活動性的結核病灶。
水泡
部分人群可能會對結核毒素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在48小時內可能出現豌豆至蠶豆大小的水泡,可自行吸收,無須特殊治療。
紅暈
表現為針刺區域性發紅,周圍有圓形紅暈,通常出現在硬結邊緣,屬於非特異性反應,與注射劑量過大有關。
偽足
指針刺部位出現紅線向外延伸的小紅點,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會隨著針刺部位藥物逐漸消退而消失。
全身反應
少數人由於體質較弱或對毒素過於敏感,可能導致體溫升高、寒顫、面色蒼白、氣短、乏力等症狀,也有可能導致區域性針刺疼痛感加重,建議適當休息並給予物理降溫處理。
此外,還可能存在其他情況,比如壞死性淋巴結炎等,建議前往醫院普通內科就診,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使用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抗結核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