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病時,需要到醫院呼吸內科就診,透過血常規、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胸部X光或CT等進行篩查。如果確診為肺結核病,則可能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初步篩查
PPD試驗
是用於檢測身體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杆菌的一種方法,正常情況下在皮膚上可形成無反應性硬結節和水泡。如果出現明顯的發炎反應,通常提示曾經或者正在感染結核分枝杆菌。
血常規
主要用來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病中毒症狀以及鑑別診斷其他疾病。若患者合併有細菌感染,可能會引起白血球總數及分類計數增多。而當存在嚴重的肺部真菌感染時,會引起白血球下降等情況。
胸部X光或CT
可以發現肺內病變部位形態特徵,如斑片、邊緣模糊不清的淡薄影,有時可見圓形或橢圓形的濃密陰影。對於活動性肺結核的早期發現較為重要,還可以評估患者的肺部病變範圍與性質,指導臨床進一步診治。
確定患病後如何治療
單純性肺結核
病變侷限於一個肺段或肺葉,沒有繼發性肺內空洞形成,也沒有胸膜下播散灶,臨床上常表現為咳嗽、咳痰等症狀。一般預後良好,療程為6-9個月,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等。
肺結核球
由增生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聚集而成,影像學表現密度較高且邊界清楚的球形病變,屬於良性病變,但具有一定的惡變傾向。因此一旦明確診斷,建議儘早遵醫囑使用上述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可以透過手術切除病變組織。
乾酪樣肺炎
是由結核分枝杆菌大量壞死崩解所致,常發生於兒童、老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變廣泛累及肺實質,甚至呈“炭末狀”改變。此類患者需及時遵醫囑足量、全程使用敏感的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鏈黴素(Streptomycin)、愛黴素(Amikacin)等。
肺結核瘤
指直徑小於0.5cm的結核鈣化灶,影像學檢查會顯示肺內孤立性圓形或卵圓形透光區。如果沒有明顯不適症狀,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定期隨訪即可。但如果伴有咳血、消瘦等症狀,則需要積極給予抗結核治療,比如強化期聯合用藥治療,即規律服用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等藥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直接接觸或呼吸道傳播結核分枝杆菌,同時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抵禦疾病的能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