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治好後還有空洞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8
肺結核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結核治療之後,如果仍然有空洞形成,則可能為非特異性改變、特殊感染、腫瘤因素導致。建議及時就診明確原因,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肺結核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結核治療之後,如果仍然有空洞形成,則可能為非特異性改變、特殊感染、腫瘤因素導致。建議及時就診明確原因,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非特異性改變

藥物影響

肺結核是由於結核分支桿菌感染引起,在應用利福平(Rifampin)等抗結核藥時,會導致部分患者的肝臟功能受到傷害,肝細胞壞死吸收或纖維組織增生包裹,可造成肺內病灶出現鈣化或索條狀高密度陰影,從而誤認為是空洞樣變。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做胸部CT檢查,進一步確診。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停用抗結核藥物後症狀即可緩解。

特殊感染

比如真菌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包括念珠菌、曲黴菌和隱球菌等,此類病原體感染肺部會引起肺泡腔內的滲出液增多以及黏膜充血水腫,甚至會破壞正常的肺組織結構而形成空洞樣病變。對於這類情況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真菌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氟康唑(Flu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片等。

腫瘤因素

如果既往患有肺結核,經積極有效的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但近期複查發現仍有空洞存在,同時伴有咳嗽、咳痰、咳血等相關表現,考慮與肺癌有關。因為當癌腫侵犯到正常肺組織時,會造成區域性組織壞死,所以會出現上述現象。此時需完善病理學檢查,若明確診斷則儘早透過手術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術後結合化療、放療等方式輔助治療。

腫瘤因素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良性疾病,比如肺膿腫、肺大皰、囊腫等,均有可能因發炎刺激或者外傷等因素而導致區域性組織壞死,進而表現為上述現象。一般無需過於擔心,定期隨訪觀察即可,必要時可行外科手術切除治療。

此外,還可能是陳舊性病灶等原因所致,應根據具體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