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自己有無肺結核時,可以先透過臨床表現初步判斷,然後到醫院進行相關輔助檢查。如血常規、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X光或CT等影像學檢查,以及病原學檢查等。
懷疑自己有無肺結核時,可以先透過臨床表現初步判斷,然後到醫院進行相關輔助檢查。如血常規、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X光或CT等影像學檢查,以及病原學檢查等。
臨床表現
若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午後低燒、夜間出汗、食慾不振等症狀,則可能患有肺結核。如果存在長期吸煙史,且近期出現咳血症狀,則患肺結核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輔助檢查
血常規
當感染肺結核後,白血球和淋巴細胞會有所增高,所以做血常規檢測時,會發現白血球及淋巴細胞明顯增多的情況。
PPD試驗
即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在前臂皮內注射結核毒素後7-9天觀察結果,若區域性硬結直徑大於5mm為陽性,說明是活動性肺結核的標誌之一,但不能作為確診依據。
X光或CT影像學檢查
正常情況下,肺部X光檢查可顯示雙側肺紋理清晰、未見異常現象,而活動期肺結核患者則會出現病變部位呈斑片狀、網格狀改變,而且還會出現邊緣模糊不清的現象。另外,也可以選擇高分辨率薄層CT掃描,該方法對肺結核早期診斷價值較高,特別是對於一些散在病灶及微小鈣化灶,普通X光檢查不易分辨時更有意義。
病原學檢查
可透過直接塗片抗酸染色鏡檢、培養法、免疫學檢查等確定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中以抗酸染色鏡檢應用最為廣泛,也是目前確診肺結核的主要方法。
治療
一旦明確診斷為肺結核,需要及時遵醫囑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吡嗪醯胺片、孟表多(Ethambutol)等藥物進行正規、聯合、足療程的抗結核治療。此外,還需要注意營養支援,保證每日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有助於加強免疫力,促進疾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