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己患有肺結核,可以到當地的防疫站進行相關檢查。在臨床上,通常可以透過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明確診斷。
如果懷疑自己患有肺結核,可以到當地的防疫站進行相關檢查。在臨床上,通常可以透過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明確診斷。
流行病學史
如果有與確診的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情況,尤其是共同生活或工作,或者有長期親密接觸的人感染了肺結核,則可能透過飛沫傳播而患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如果家中有人患有肺結核,在其未治癒之前應避免與其共餐和同睡一張床,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臨床表現
若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午後低燒、夜間出汗、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時,需要考慮是否為肺結核。除此之外,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胸痛、盜汗以及體重減輕等情況。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會伴隨咳血、呼吸困難的症狀。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PPD試驗及T-SPOT試驗,即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皮試,觀察注射部位48-72小時後的硬結大小判斷是否有陽性反應。另外還可以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結核桿菌特異性抗體來輔助診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均不能用於活動性肺結核的確診。
影像學檢查
包括X光檢查、CT檢查等,可發現肺部病變情況,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病理組織活檢
取一小塊肺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見特徵性的肉芽腫改變,是確診肺結核的重要依據。
如果經過上述一系列檢查後,確定存在肺結核,應及時治療。目前抗結核藥物較多,如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孟表多(Ethambutol)等,建議遵醫囑用藥。同時注意營養補充,適當運動鍛鍊身體,加強免疫力,促進疾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