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之後出現胸痛的症狀,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導致的胸部病變引起,也有可能是服藥不當引起的不良反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判斷,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疾病本身所致
肺部發炎
肺結核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所造成,在患病期間可能會對肺部組織造成一定的傷害,容易引發肺炎等併發症,從而誘發區域性出現明顯的疼痛症狀。此時可以配合醫生透過霧化吸入的方式進行治療,常用的霧化吸入藥物有布地奈德(Budesonide)混懸液、異丙托溴銨(Ipratropium)等。
空洞形成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則很有可能會導致病灶部位壞死脫落,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甚至還會伴有明顯的膿痰以及咳血等情況發生。一旦確診以後,需要及時透過手術切除的方法來進行改善。
肺門淋巴結腫大
若結核分枝杆菌侵犯到淋巴系統,可使肺門區的淋巴結發炎和腫大,常為兩側性,但一般不大。輕者僅X光檢查時發現,重者則可能壓迫毗鄰的器官或結構而產生相應的症狀。臨床上以增生為主,偶見乾酪樣變及壞死,多數病例經適當治療後能縮小,少數病例不能完全消失,有時需施行淋巴結活檢術。
其他情況
如胸膜受累、心肌受累等,其中胸膜受累常見於浸潤期及活動期,主要表現為咳嗽、咳少量黏液痰或結核性肋膜炎、大量滲出性胸膜滲出液等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藥物副作用所致
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包括鏈黴素(Streptomycin)注射液、孟表多(Ethambutol)等,上述藥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鏈黴素(Streptomycin)注射液具有神經毒性,長期用藥或者過量用藥都可能導致聽力下降,因此建議在用藥過程中要定期監測聽力。另外,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皮疹、發燒、周圍感覺異常、膀胱炎、貧血、肝功能損害等不適症狀,此時應及時告知醫生並更換合適的藥物繼續進行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有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
此外,若是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還需要考慮與肺癌有關,對於這種情況還需完善病理穿刺活檢,明確診斷後再進行下一步處理,例如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著涼,同時還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幫助疾病的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