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自己是否患有肺結核後,可以透過臨床症狀進行初步判斷。若想進一步明確診斷,則需要透過相關輔助檢查明確,如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如果確診為肺結核,應儘早接受抗結核治療。
臨床症狀
常見症狀
若患者出現咳嗽、咳痰持續兩週以上,並伴有咳血等症狀時,可能是由於肺結核所致的長期慢性感染。此外,部分肺結核患者還會表現為午後低燒、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
特殊症狀
當患者的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或X光檢查呈特徵性表現時,也可以幫助醫生對肺結核作出初步診斷。例如,如果是有兒童接觸過肺結核患者,且出現低燒、盜汗、體重減輕、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等症狀時,可能提示存在肺結核。
輔助檢查
體格檢查
通常可以觀察到患者的胸部呈現均勻模糊的陰影,但具體病變範圍並不清楚,而且多數情況下不會出現明顯的浸潤和纖維硬結灶。同時,還可以在鎖骨上下、腋窩、肩胛線下觸到溼囉音。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T細胞檢測、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結核抗體檢測以及PPD皮膚試驗等。其中,PPD皮膚試驗結果呈現強陽性反應時,也表明可能存在肺結核的可能性。
影像學檢查
包括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痰培養、支氣管鏡下活檢術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等。而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的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可以幫助醫生確定是否存在肺結核。另外,若是經上述檢查發現患者體內存在結核分支桿菌時,也可作為確診依據。
分子生物學檢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核酸雜交技術、實時熒光定量PCR等,有助於早期快速地診斷肺結核。
治療方法
一旦確診為肺結核,就需要及時遵醫囑服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吡嗪醯胺片等藥物進行抗結核治療。必要時還需要採取手術治療的方式改善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