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行更加準確的肺結核檢查,通常需要透過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等方法來進行綜合判斷。如果患者存在可疑肺結核的情況,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
臨床症狀
肺結核是由於受到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並且還會伴有低燒、盜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若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則可以觀察是否存在上述不適症狀,但此為非特異性症狀,不能用於確診肺結核。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結核菌素試驗(PPD)和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前者是將結核菌素注射到皮膚中,48-72小時後觀察是否出現紅潤或水泡等現象來輔助診斷肺結核,而後者則是在結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下,檢測外周血中γ-干擾素(Interferons)水平變化來幫助診斷肺結核。這兩種檢查相對而言準確性較高,但也存在一定假陽性率及假陰性率。
影像學檢查
包括痰塗片抗酸染色和痰培養結核分枝杆菌,其中痰塗片抗酸染色簡便、快速,靈敏度高,可發現極少量結核分枝杆菌,但不易獲得標本,痰培養結核分枝杆菌時間長,不易堅持。此外還可以選擇X光胸片或者胸部CT檢查,早期一般無異常發現,病變發展時可見斑點狀濃淡不均勻模糊影,也可表現為大片濃密陰影,邊緣模糊不清,常見於兩肺上葉尖段,常有薄壁空洞形成。另外還可使用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顯像(PET),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於常規攝片,有助於病灶顯示。
病理組織學檢查
直接鏡檢從疑似肺結核患者的下呼吸道採取活體組織樣本,做抗酸染色,如找到結核分枝杆菌即可確診。但是這種方法操作較為複雜,臨床上較少應用。
綜上所述,對於如何檢查肺結核更為準確這一情況,臨床並沒有明確標準。因此當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