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經過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後,體內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而結核分枝杆菌屬於胞內寄生菌,在人體細胞內外均能生長繁殖,並且容易產生抗藥性。
肺結核患者經過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後,體內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而結核分枝杆菌屬於胞內寄生菌,在人體細胞內外均能生長繁殖,並且容易產生抗藥性。
原因
傳播途徑
由於結核分枝杆菌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50℃ 2小時即可被殺死,對熱敏感;紫外線照射1-2小時也可以將其殺滅。因此,痰中帶菌的病人是主要傳染源,其排菌期自始至終約2個月。當咳嗽、打噴嚏或高聲談笑時,會將含有結核分枝杆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並可懸浮很長時間,被健康人吸入則可引起感染。
發病機制
結核分枝杆菌進入身體後能否致病取決於3個條件,即結核分枝杆菌的數量、毒力和易感程度,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同時接觸多個結核分枝杆菌,其中一部分進入肺部就會造成感染,其餘部分可能自行死亡,不會致病。此外,結核分枝杆菌還會受到免疫系統的防禦作用,即使少量結核分枝杆菌侵入體內,也會被消滅掉,所以大部分人群都不會發病。
治療方法
肺結核患者需要早期、規律聯合使用多種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可以抑制結核分枝杆菌蛋白質合成,從而起到殺菌的作用。另外還可以選擇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注射用鹽酸愛黴素(Amikacin)等,透過抑制RNA聚合酶,阻斷轉錄過程,達到抑菌的效果。
注意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以免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若出現發燒、盜汗、乏力等症狀加重時,則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