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確診為肺結核,並且經過抗結核治療後病情未得到控制或出現惡化的情況,則稱為肺結核復燃。此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藥物治療
更換藥物
若患者使用Isoniazid(INH)時發生耐藥情況,應立即停用該藥,在醫生指導下改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其他敏感藥物繼續治療。
聯合用藥
在確定一種敏感藥物後,可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敏感藥物聯合應用的方法進行治療,以達到迅速殺菌和防止耐藥菌產生目的。常用的聯合方案有鏈黴素(Streptomycin)注射液+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立汎黴素(Rifampicin)+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等。
序貫用藥
是指先給強的、長療程的強化治療,然後給予短程鞏固期的治療方法。適用於病灶侷限者及痰塗陰性的肺結核患者。常用方案是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0.5g/天)治療兩個月,再與利福平(Rifampin)等短效藥物交替服用四個月。
間歇用藥
即規律用藥後,待細菌被徹底殺滅之前暫時不用藥,讓身體自發進入一段相對不致病的狀態,隨後再給予一定時間的小劑量治療,使殘存的細菌被完全殺死。此方法僅用於痰塗片陽性、排菌肺結核患者的治療,如每天早晨頓服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
手術治療
對於部分嚴重的肺結核患者而言,可以透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切除病變部位來治療疾病,但一般只針對少數因嚴重併發症而必須做肺葉或全肺切除術的患者。
其他措施
除上述常見的幾種方式外,還可以透過中醫中藥輔助治療,常用的方劑包括百合固金湯加減、麥門冬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等。另外還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適當運動鍛鍊加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播,早期發現、合理治療是肺結核治癒的關鍵。一旦懷疑患有肺結核則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