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篩查可以透過臨床症狀、接觸史、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並作出初步診斷。如果確診為肺結核,則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
肺結核篩查可以透過臨床症狀、接觸史、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並作出初步診斷。如果確診為肺結核,則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
臨床症狀
常見症狀
由於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可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狀,若合併有繼發性細菌感染,還可出現膿性痰液。此外,還可能出現發燒、盜汗、乏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全身中毒症狀。
不典型症狀
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和全身毒性症狀,而僅表現為輕度乏力、低燒、盜汗等非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視。
接觸史
與活動性肺結核的密切接觸者,尤其是家庭成員,感染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如果有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史,應警惕自身是否患有肺結核。
影像學檢查
X光檢查是早期發現肺結核的主要手段之一,透過X光檢查可以觀察肺部病變情況,如滲出、浸潤、增殖、鈣化以及空洞形成等。對於疑似或確診病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CT檢查,以明確病灶範圍及部位。
其他檢查
當懷疑存在肺結核時,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PPD皮膚試驗、血清抗酸染色塗片檢查、結核菌培養、核酸雜交技術、分子生物學檢測等方法輔助診斷。
如果經過相關檢查後,發現體內存在結核分枝杆菌,通常提示存在肺結核。此時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吡嗪醯胺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也需要適當增加運動鍛鍊,比如慢跑、打太極拳等,能夠有效增強身體抵抗力,幫助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