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如果出現臉部腫的情況,可能是由於肺結核本身導致的水腫性面容,也有可能是由於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等繼發疾病所致。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原發病
藥物副作用
若肺結核患者在使用利福平(Rifampin)時發生過敏反應,則可能導致顏面部水腫,此時需立即停藥,並遵醫囑更換其他抗結核藥物繼續治療。
上腔靜脈迴流受阻
肺結核常引起咳嗽症狀,當肺部病灶較重或病變廣泛時,可累及胸膜影響呼吸運動而加重咳嗽,長期咳嗽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體位引流,從而造成痰液堵塞,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上腔靜脈迴流受阻,使顏面和眼瞼處組織間隙中水分瀦留而導致水腫。
心功能不全
部分肺結核患者因各種原因發展為肺氣腫、慢性支氣管擴張等基礎性疾病,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右心功能衰竭,導致體循環淤血,液體積聚於疏松結締組織中,包括顏面部,即可表現為臉部水腫的症狀。
肝腎功能傷害
肺結核是一種消耗性疾病,若病情較為嚴重且未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可能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長此以往則容易對肝臟和腎臟產生損害,進而影響身體代謝能力,最終導致臉部水腫的發生。
繼發疾病
營養不良
肺結核屬於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患病期間若不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以及維他命C類物質,就無法滿足身體需求,所以會出現消瘦、面色蒼白、全身無力等情況,也可表現為臉腫的現象。
低蛋白血症
是指血液中的總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的一種病理狀態,常見表現有腹水、雙下肢水腫、顏面部水腫等,因此肺結核合併低蛋白血症也可能出現上述情況。
此外,還存在其它的可能性疾病,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均可導致患者出現此類症狀。綜上所述,多種因素均可以誘發臉部腫脹的情況發生,為了明確具體病因並儘早展開針對性治療,建議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後查明原因。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