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的診斷程式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8
肺結核是由於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臨床當中可以透過流行病學史、症狀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則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肺結核是由於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臨床當中可以透過流行病學史、症狀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則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流行病學史

接觸史

如果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尤其是有呼吸道分泌物飛沫接觸史時,應警惕發生肺結核的可能性。

個人基礎疾病

比如糖尿病、愛滋病感染者患肺結核的機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

疫苗接種情況

如果是新生兒或嬰幼兒時期未按時完成卡介苗(BCG)接種者,成年後得肺結核的機率相對較高。

居住環境

當周圍存在肺結核患者時,由於長期處於密閉環境中會導致患病機率增加。

症狀表現

早期肺結核可無明顯的特異性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還可伴隨午後低燒、盜汗、乏力、食慾不振以及體重減輕等情況。

實驗室檢查

包括PPD試驗和血清抗酸染色檢查,其中PPD試驗可以檢測皮膚對結核菌素是否產生遲髮型超敏反應,若結果為陽性則提示可能患有肺結核。而血清抗酸染色檢查則是透過取患者的痰液做抗酸染色,若發現有結核分枝杆菌的存在也可輔助診斷。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檢查和CT檢查,前者主要表現為斑片狀陰影,而後者則會呈現為邊緣模糊的滲出、增殖性病變等。對於疑似肺結核的患者而言,上述各項檢查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病理改變

肺結核屬於肺部實質性發炎,其典型病理變化為結節狀浸潤灶、纖維乾酪壞死及鈣化,且多數情況下好發於肺尖、鎖骨下以及腋窩附近。

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飲酒,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另外要注意合理飲食,適當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但盡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