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期間低燒肺結核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8
吃藥期間出現低燒、肺結核的情況,可能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引起,也有可能是疾病本身導致。建議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並遵醫囑進行針對性治療。

吃藥期間出現低燒、肺結核的情況,可能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引起,也有可能是疾病本身導致。建議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並遵醫囑進行針對性治療。

原因

藥物副作用

如果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利福平(Rifampin)的過程中發生過敏反應,就可能會表現為低燒的症狀,同時還會伴有乏力、噁心等不適症狀。此時需要立即停用該類藥物,並且要告知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更換其他抗結核藥物繼續治療。

疾病本身

若患有肺結核後未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則可能導致病情持續進展,致使身體產生較多致熱原或發炎介質,就會誘發低燒表現。此時需嚴格遵循醫生規定的用藥療程以及劑量應用藥物,如使用Isoniazid(INH)、孟表多(Ethambutol)等藥物控制病情發展。

治療

對症治療

由於個人體質不同,部分人群在吃抗結核藥物時可偶有輕度發燒的表現,通常無需特殊處理。但如果體溫超過38.5℃則屬於不正常現象,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布洛芬(Ibuprofen)、希樂葆(Celecoxib)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解熱止痛劑幫助降低體溫。

對因治療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因此針對病因治療較為重要,可以延緩甚至杜絕耐藥的發生。臨床常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孟表多(Ethambutol)等,需要聯合多種藥物同時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此外,還可能與腫瘤有關,常見肺癌,當病灶壞死或合併細菌感染時也可引發上述情況。對此應進一步完善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並儘早行手術切除病灶及周圍淋巴結清掃術,術後輔以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改善預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