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肺結核可以掛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或傳染科等相關科室。如果當地醫院沒有以上相關科室,也可以到疾控中心進行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科室。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主要透過呼吸道傳播。
呼吸內科
臨床症狀
若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低燒、乏力等症狀時,應警惕是否患有肺結核。因為部分輕度肺結核的患者可能僅表現為輕微咳嗽,而無其他明顯不適感。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胸片和CT檢查,可發現肺部有斑點狀陰影及空洞形成等表現,還可觀察病變範圍以及程度。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PPD試驗(也稱結核菌素皮膚試驗)、血常規檢查、病原學檢查等。其中PPD試驗是將結核毒素注射入皮膚中,48-72小時後觀察區域性硬結大小來判斷是否存在抗核抗體。此外,還可以檢測患者的血沉、C反應蛋白(CRP)、紅血球沉降率等指標,以輔助診斷疾病。同時還需要完善血常規檢查,明確是否有白血球下降的情況發生。另外,還需進行結核分枝杆菌培養,但該方法耗時較長且成本較高,目前較少使用。
病理學檢查
包括支氣管鏡下活檢、經皮穿刺肺活檢術等方式,可用於確診肺結核。
感染性疾病科或傳染科
上述科室在醫療條件較差的情況下無法開展相應檢查專案時,可以選擇去疾控中心進行檢查。通常需要進行結核分枝杆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若結果為陽性,則提示存在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
其他方面
對於嬰幼兒而言,由於其不會說話,因此可以透過拍背聽診法、叩診聽診法等方式來進行初步判斷。當嬰幼兒出現持續性的哭鬧不安、拒食等情況時,家長應及時帶其就診並進行相關檢查。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以免交叉感染。如果被確診為肺結核,應注意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營養物質攝入,必要時遵醫囑服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等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