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用PPD試驗、血常規檢查、胸部X光或CT檢查等進行輔助診斷。此外,還可透過痰液培養、結核抗體檢查、抗酸染色塗片以及基因檢測等方式明確病情。
PPD試驗
又稱為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結核菌後4-8周觀察皮膚硬結情況,判斷是否存在感染。如果出現小於5mm的紅色小點,提示陰性,一般表示未感染過結核分枝杆菌或者是接種疫苗效果較好。如果出現大於5mm的紅色小點,則為陽性結果,說明可能患有活動性的肺結核或者曾經感染過結核分枝杆菌。
血常規檢查
由於肺結核會導致患者出現咳嗽症狀,所以需前往醫院呼吸內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血常規檢查,若結果顯示白血球、嗜中性球升高,紅血球及血紅素降低,可初步考慮存在肺結核的情況。
CT檢查
當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時,也可配合醫生進行胸部高分辨率CT檢查,有助於瞭解病變程度和範圍,幫助確診疾病。
痰液培養
肺結核是因結核分枝杆菌在體內繁殖引發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可在醫生指導下採取痰培養的方法來檢測是否含有結核分枝杆菌。
結核抗體檢查
是指利用化學方法檢測血清中的抗結核抗體,以間接推斷身體有無結核分枝杆菌感染,但不能用於早期診斷。
6.ANAAT(抗酸染色塗片):即抗酸染色鏡檢法,是從患者的痰液或其他體液當中提取標本,並用特殊染色劑對其中的結核分枝杆菌進行染色處理,然後置於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抗原反應。此方法準確率較高,且操作簡便,適合臨床應用。
基因檢測
目前已有針對結核分枝杆菌DNA的快速檢測盒問世,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出受試者是否攜帶結核分枝杆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流行病學史、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鑑別診斷。建議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戒菸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