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如果患者在治療後未徹底治癒或自身免疫力較差,則可能再次發病。為防止肺結核復發,需要遵醫囑規律用藥,並注意營養補充、加強免疫力等。
藥物治療
1.利福平(Rifampin):可以抑制結核分枝杆菌的生長和繁殖,但需注意對肝臟功能的影響,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異煙肼(Isoniazid):可殺滅結核分枝杆菌,一般用於初治各型肺結核及肺外結核病,常見不良反應有周圍神經炎等。
吡嗪醯胺
屬於抑菌藥,能干擾細菌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而發揮殺菌作用,可用於多種耐藥結核病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不適以及高尿酸血症等。
4.鏈黴素(Streptomycin):透過抑制蛋白質合成而起到殺菌的作用,常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使用,如與利福平(Rifampin)等聯合進行短程治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肺結核,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聽力損害、排尿困難等。
乙胺丁醇
是一種廣譜抗結核藥,可透過抑制RNA聚合酶而阻斷mRNA形成,從而達到殺菌的效果,可用於肺結核的強化期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視物模糊等。
其他藥物
還有喹諾酮類抗菌藥,如氧氟沙星(O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Ery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愛黴素(Amikacin)、健大黴素(Gentamicin)等也可用於肺結核的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
生活護理
肺結核具有傳染性,在患病期間應注意做好隔離防護措施,盡量避免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以免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同時還要適當加強營養物質攝入,多吃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雞蛋、牛奶、瘦肉等,以提高身體素質,促進疾病恢復。
手術治療
若肺結核合併嚴重的肺部病變,可行肺葉切除術加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給予足量敏感抗結核藥物治療,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