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時出現膝關節腫脹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利福平(Rifampin)、異煙肼(Isoniazid)等抗結核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所致。此外,也有可能是由於肺結核本身或併發症引起。
肺結核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時出現膝關節腫脹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利福平(Rifampin)、異煙肼(Isoniazid)等抗結核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所致。此外,也有可能是由於肺結核本身或併發症引起。
原因
抗結核藥物
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包括利福平(Rifampin)等,其副作用之一就是可對肝臟造成傷害,並且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從而影響白蛋白合成,導致低蛋白血症的發生,進而誘發雙下肢水腫,如腹腔積液、心臟衰竭以及腎病症候群等疾病,此時就會表現為全身性水腫,其中就可能波及到雙側膝關節,因此就會引發雙側膝關節腫大。另外,常用的抗結核藥物還包括異煙肼(Isoniazid)、鏈黴素(Streptomycin)等,這些藥物都有一定的過敏率,如果發生過敏反應也會引起雙側膝關節紅斑、丘疹、水泡等症狀。
肺結核本身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如果不及時進行規範的治療和管理,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會併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比如繼發性感染、肺擴張不全或者肺動脈高壓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心臟的功能,嚴重者會導致心臟衰竭,從而進一步加重體循環淤血,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出增多,最終形成全身性水腫,累及雙側膝關節處即可導致上述症狀。
處理
若因服用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膝關節腫大,建議遵醫囑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口服利尿劑呋塞米(Furosemide)來消除水腫;若為肺結核本身引起,需積極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常用抗結核藥物有吡嗪醯胺、孟表多(Ethambutol)等,同時注意加強營養支援,增強身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當肺結核患者發現自身出現不明原因的膝關節腫大時,應立即告知醫生並配合完善相關檢查,以儘快明確病因後給予針對性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