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在活動期時可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若病變嚴重累及肺組織,導致肺泡壁和支氣管破裂,則可能在肺結核的基礎上形成肺結核的纖維空洞。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在活動期時可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若病變嚴重累及肺組織,導致肺泡壁和支氣管破裂,則可能在肺結核的基礎上形成肺結核的纖維空洞。
原因
病原菌
結核分枝杆菌屬於胞內寄生菌,對肺組織有高度親嗜性,主要侵犯肺段內的淋巴細胞或肺實質細胞。當肺結核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引起肺組織壞死,進而形成乾酪樣壞死灶,並且由於肺結核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將壞死物質完全清除而侷限成膿腫,最後膿液吸收減少,病灶周圍發生纖維包裹,從而形成肺結核纖維空洞。
病理改變
早期肺結核病變侷限於肺段或肺葉內,隨著病程進展,病變繼續擴充套件至相鄰肺段或肺葉,甚至多個肺葉。此時肺內病變呈不規則大片狀浸潤陰影,邊緣模糊不清,密度較均勻,其內散在多數大小不等的結節影,即為典型肺結核的X光徵象。如果肺結核進一步惡化,可以破壞肺組織,使肺組織壞死後形成的壞死物被機化並逐漸鈣化,繼而導致肺結核纖維空洞的發生。
治療
對於肺結核纖維空洞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如無併發症者應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如果有咳血、繼發感染等情況,還需要遵醫囑使用止血靈膠囊、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還需透過手術方法進行處理,如纖維支氣管鏡下區域性注藥術等。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助於預防疾病的傳播。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