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性肺結核是肺結核的一種型別,是指有結核菌感染而病變侷限於肺內。浸潤型肺結核的患者可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血絲痰等症狀,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
浸潤性肺結核是肺結核的一種型別,是指有結核菌感染而病變侷限於肺內。浸潤型肺結核的患者可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血絲痰等症狀,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
原因
傳播途徑
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當與活動性肺結核病人近距離講話及深呼吸時,含有結核菌飛沫被吸入則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
嬰幼兒、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以及長期應用免疫抑制藥和賀爾蒙等免疫缺陷者更易患病。
症狀
浸潤型肺結核病程緩慢,多數表現為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血絲痰,合併細菌感染時會出現膿性痰,並伴咳血。輕症患者僅有低燒、乏力、盜汗、食慾不振等全身毒血症狀,重症患者可能會併發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空洞形成等疾病。
檢查
如果懷疑存在浸潤型肺結核的情況,可以進行PPD皮膚試驗,即常說的結核菌素皮試,48-72小時觀察結果,若未出現水泡、硬結等情況,則提示陰性。若直徑小於5mm為陰性,說明未曾感染過結核桿菌或接種卡介苗(BCG),或者曾經患過結核已經治癒。若出現水泡、硬結甚至壞死,表示可能患有活動性的肺結核。此外還可以透過X光檢查來判斷是否發生浸潤性肺結核,通常會顯示肺部紋理增多、變粗,且有些模糊不清的現象。
治療
浸潤型肺結核屬於活動性肺結核的一種,因此需要遵照早期、規律、全程、聯合、適量的原則用藥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其中強化期至少兩種藥物聯合治療2個月左右,鞏固期一種藥物維持治療4個月左右。另外需要注意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增強抵抗力,幫助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