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通常需要進行一系列檢查明確診斷。對於疑似肺結核的患者而言,一般需完善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必要時可能還需要做病理組織活檢,以幫助確診疾病。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若出現白血球升高或降低的情況,則提示可能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或是腫瘤,而當出現明顯的紅血球及血紅素下降時,則考慮是由於缺氧等因素導致,此時則可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是否患肺結核。
病原學檢查
包括痰培養和抗酸染色塗片,在痰中找到結核桿菌可以確診活動性肺結核。抗酸染色塗片檢測陽性率高,簡便易行,但陽性率低,不易發現陰性結果,痰標本接種培養時間長且需定期觀察;痰培養陽性率相對較高,但操作較為繁瑣,週期較長。
免疫學檢查
常用的方法有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膚試驗、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ELISA法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等。其中PPD皮膚試驗對強陽性者應仔細觀察區域性反應情況,如硬結直徑> 20mm為強陽性,常作為潛伏期觀察的指標,也是兒童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皮試試驗的一種替代方法。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可用於療效觀察以及耐藥結核分枝杆菌的早期篩查。ELISA法檢測血清中的抗結核抗體,其陽性率為85%-96%,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分子生物學檢查
利用PCR技術擴增結核分枝杆菌DNA片段,用於快速診斷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適用於抗酸染色塗片和結核分枝杆菌培養均為陰性的重症肺結核患者。
影像學檢查
胸部X光檢查
主要表現為斑點狀陰影、大片濃密陰影、薄壁空洞型改變等,部分還可伴有胸膜下小範圍模糊不清的線條影,有助於鑑別肺擴張不全與肺癌。
胸部CT檢查
可顯示肺部病變部位的具體位置,並能清晰地顯示出肺部病變大小、形態等情況,幫助醫生準確地判斷肺部是否存在異常現象。
病理組織活檢
取一小塊肺組織送病理學檢查,若在顯微鏡下可見典型的結節病灶,則可確診該疾病。
其他檢查
疑診肺結核後,還需完善T細胞檢測、支氣管鏡檢查等,以幫助進一步瞭解病情。此外,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結核菌素試驗等,評估身體免疫力,以便於後續治療。
以上幾方面就是診斷肺結核常用的幾種檢查方式,建議及時到醫院呼吸內科就診並配合醫生進行上述檢查,若明確存在肺結核,患者應注意休息並遵醫囑服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異煙肼(Isoniazid)等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