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如果出現治療不規範、病情遷延或發生耐藥的情況,則可能會導致肺結核患者出現復發的現象。當肺結核患者進行胸片檢查時,可發現以下幾種情況:1天星灶樣改變:部分肺結核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可能由於病灶吸收不全而表現為胸片上遺留有陳舊性病灶,呈現為散在大小不等的一天星灶樣改變。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如果出現治療不規範、病情遷延或發生耐藥的情況,則可能會導致肺結核患者出現復發的現象。當肺結核患者進行胸片檢查時,可發現以下幾種情況:1天星灶樣改變:部分肺結核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可能由於病灶吸收不全而表現為胸片上遺留有陳舊性病灶,呈現為散在大小不等的一天星灶樣改變。
PET陽性
若經多次複查胸片均顯示上述症狀,並且PET-CT結果顯示全身廣泛代謝活躍,則可以確診為肺結核復發。
空洞形成
若患者既往存在肺結核病史,在停用抗結核藥物一段時間後再次發病,此時則可能出現胸片上空洞性病變的表現,如圓形或類圓形的透光區,其內可見液平面或含氣液麵,即為空洞形成。
鈣化灶
若患者既往患有肺結核並積極接受治療,治癒後可在胸片上觀察到呈圓形或卵圓形的高密度影,邊緣清晰整齊,中心有小點狀或絮狀陰影,一般表示該部位曾經有過發炎或傷害,目前處於癒合狀態。
索條狀病灶
若患者既往患有肺結核,遵醫囑使用利福平(Rifampin)、異煙肼(Isoniazid)等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可使區域性纖維組織增生和肉芽增殖,從而形成索條狀病灶。
斑片狀浸潤影
若患者既往患有肺結核,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導致結核分枝杆菌侵犯肺部黏膜下層,引起肺部發炎反應,進而造成胸片上有斑片狀浸潤影。
其他表現
若患者既往患有肺結核,停止用藥一段時間後又重新發作,則可能出現胸片上新發的滲出性病灶,同時伴有相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咳痰、發燒等。
建議肺結核患者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不適症狀。另外,還要定期前往醫院複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若有異常應及時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