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如果在進行抗結核治療期間出現飲酒的情況,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藥物不良反應以及肝臟傷害等。因此,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應避免飲酒。
肺結核患者如果在進行抗結核治療期間出現飲酒的情況,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藥物不良反應以及肝臟傷害等。因此,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應避免飲酒。
病情加重
肺結核是由於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具有傳染性且病程較長。而酒中含有酒精,屬於刺激性飲品,會對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引起咳嗽症狀加重,並可影響肺部的康復。此外,大量飲酒還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容易誘發或加重噁心、嘔吐等症狀,不利於營養吸收和疾病恢復。
藥物不良反應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等,上述藥物均需要透過肝腎代謝。若肺結核患者在用藥期間飲酒則會增加肝腎負擔,嚴重時還可導致轉氨酶升高、黃疸等情況發生。
肝臟傷害
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肝臟傷害,如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升高等。此時再繼續飲酒就會進一步加重肝臟損害,甚至可能導致肝硬化、肝衰竭的發生。
除了以上情況外,還存在誘發其他併發症的可能性,比如肺大皰破裂引發氣胸、血栓形成等。建議肺結核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他命C及膳食纖維,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有助於加強免疫力提高身體免疫力。同時還要嚴格戒除飲酒習慣,定期遵醫囑前往醫院複查胸部CT、肝功能檢查等相關指標,以便於及時發現異常儘早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