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可以到醫院透過影像學檢查、血常規檢查等一般檢查進行診斷。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PPD皮膚試驗、結核抗體檢測、抗酸染色塗片法、結核分枝杆菌培養等實驗室檢查確診。此外,也可以透過體格檢查明確診斷。
一般檢查
影像學檢查
比如X光檢查、CT檢查,在早期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出現雙肺紋理增多紊亂現象,並且還可能伴有斑點狀陰影以及滲出性病變等情況發生,此時則可輔助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的情況。
血常規檢查
由於肺結核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因此還會引起感染情況的發生,所以需要進行血常規檢查,若發現白血球和嗜中性球升高,則提示可能存在繼發感染的現象。
實驗室檢查
PPD皮膚試驗
也稱為結核菌素試驗,是透過在前臂注射結核毒素,並根據注射後皮膚狀況來輔助診斷的方法。如果二十四小時後區域性未出現水泡及硬結,則表示陰性結果,說明未來得及預防或未患過肺結核。如果二十四小時內出現小於五毫米的紅色線圈,則為弱陽性反應,表明曾經受到過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如果紅暈及硬結直徑大於五毫米,則為強陽性反應,表明正處於活動性的肺結核階段。
結核抗體檢測
主要是使用酵素聯結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體內是否存在抗核抗體,如特異性IGG抗體,若結果顯示陽性,則代表可能患有肺結核疾病。
3.Anti-酸染色塗片法:此方法是指用特殊染劑將結核分枝杆菌染成紅色,然後鏡檢病灶內是否有抗酸染色陽性菌的存在,如果有則代表存在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
結核分枝杆菌培養
是指取患者的痰液或者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分離培養,如果能夠在其中找到結核分枝杆菌,則可作為確診依據。
體格檢查
主要對胸部進行聽診,當聽到溼囉音或幹囉音時,則考慮可能是肺部組織受結核分枝杆菌刺激所致發炎反應所導致。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或毛巾等物品,以免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同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加強免疫力,減少患病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