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可以透過臨床症狀、接觸史及流行病學史進行初步判斷。之後到醫院透過影像學檢查、血常規檢查等實驗室檢查以及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初步判斷
臨床症狀
由於結核分支桿菌感染肺部,可以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狀,並且常有咳血的表現。若合併低燒、乏力、食慾不振、盜汗、體重減輕等全身毒血症狀,則可能提示患有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
接觸史及流行病學史
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有過密切接觸,或身邊存在肺結核患者時,應提高警惕。此外,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可透過母親產道被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而患肺結核。
結核分枝杆菌素試驗
也稱PPD皮膚試驗,是定性檢測的方法,不能給出定量結果。通常將結核分枝杆菌的菌體成分注射於皮內,根據是否出現陽性反應來輔助診斷結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此方法靈敏度較低,假陰性較多,因此需結合其他檢查方式一同判定。
4.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可對特異性的抗酸染色塗片和結核分枝杆菌培養進行補充,可用於未接種卡介苗(BCG)者的診斷,也可用於兒童、嬰幼兒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診斷。
實驗室檢查
影像學檢查
如X光胸片、CT等,早期可見肺門淋巴結增大,病變發展後可見斑片狀陰影或融合成大塊濃密陰影區,還可觀察肺部病變範圍大小。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結核分枝杆菌抗體檢測、T細胞測試、血沉(CRP)、降鈣素原(PCT)等指標,若上述指標異常升高則提示可能存在肺結核的情況。
病理檢查
取活組織行病理檢查,可見肺部呈滲出性發炎改變,肉芽腫形成較顯著,含有多量淋巴細胞及少數漿細胞、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球,肺泡腔可有滲出物,甚至含有蛋白腖樣物質,小支氣管被破壞並發生機化,其遠端肺組織因代償性擴張而呈現杵狀變。
其他檢查
包括結核菌素試驗(OT),即將結核毒素注入皮內,48-72小時後在注射部位出現紅暈表示為強陽性,有助於確診肺結核。另外還有縱膈鏡檢查、經皮穿刺肺活檢術等,均可幫助醫生診斷肺結核。
以上僅列舉了部分常用的檢查專案,對於疑似肺結核者建議及時就醫,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合理的檢查方案以明確診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