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確診檢查方法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8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可透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低燒、乏力、盜汗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可透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低燒、乏力、盜汗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臨床表現

若患者患有肺結核,則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如發燒、消瘦、乏力、食慾不振、夜間出汗等全身中毒症狀,還會出現咳嗽、咳痰、胸痛、咳血以及不同程度胸悶或氣短等呼吸道症狀。

實驗室檢查

包括直接塗片抗酸染色鏡檢和培養法,以及PPD皮膚試驗、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T細胞斑點試驗等。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檢測到結核分枝杆菌,但敏感性不高,需要多次複查才能明確診斷。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檢查、CT檢查及心臟超音波。其中,早期肺結核在X光上不易發現病變;當病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在X光上可顯示邊緣模糊不清的片狀陰影或融合成大片的濃密陰影;如果病情嚴重並有空洞形成,則可在CT上觀察到。

病理組織學檢查

取活體組織行病理切片檢查,可見特徵性的乾酪壞死灶。此外,還可採取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瞭解肺部情況。

對於疑似肺結核患者,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通常肺結核可以透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進展,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孟表多(Ethambutol)等。必要時需採用手術切除病灶的方法進行處理,同時加強營養支援,提高身體抵抗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