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等結果,通常可以將肺結核分為非活動性肺結核、肺結核早期、肺結核進展期和肺結核晚期。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等結果,通常可以將肺結核分為非活動性肺結核、肺結核早期、肺結核進展期和肺結核晚期。
病因
結核分枝杆菌屬於細菌的一種,其結構特殊,由細胞壁、細胞膜、菌體外膜組成,在人工培養基中不能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結核分枝杆菌廣泛分佈於人和動物的呼吸道內,如人體的唾液、痰液以及乳汁當中。
臨床分類
非活動性肺結核
患者無明顯症狀,影像學檢查未見異常,但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可找到結核分枝杆菌,需要遵醫囑規律服藥治療3個月左右,並且隨診2年不復發即可判定為非活動性肺結核。
肺結核早期
患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血絲痰,有時有輕度發燒,當發炎波及支氣管血管時會出現咳血的症狀,病變較廣泛的患者會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低燒、乏力、食慾減退、盜汗、體重減輕等。
肺結核進展期
患者除了出現以上常見的典型症狀以外,還可能出現胸痛、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消瘦等症狀。
肺結核晚期
由於肺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患者可能會出現多個空洞,甚至大咳血,部分患者還會伴隨嚴重的併發症,比如繼發性肺膿腫、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肺動脈高壓、肺癌等疾病。
治療方法
如果確診為肺結核,則應儘早進行針對性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鏈黴素(Streptomycin)等。此外,建議患者注意營養補充,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牛肉等,以增強身體素質,促進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