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疝氣症狀與處理
女嬰疝氣的症狀包括腹股溝腫塊、哭鬧時腫塊增大、便秘或腹瀉引起的不適、尿頻和排尿困難。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腹股溝腫塊
由於女性嬰兒先天性解剖結構薄弱,在咳嗽、打噴嚏等動作下會使腸管透過腹壁上的缺損突出於體外形成腫塊。腫塊可能伴隨疼痛感,觸之有壓痛。
哭鬧時腫塊增大
當寶寶處於劇烈哭泣狀態時,腹腔內壓力會急劇增高而使病情加重,導致腫塊明顯變大甚至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便秘或腹瀉引起的不適
便秘會導致腹內壓增加,從而引起或加劇腹股溝處的腫脹; 而頻繁地拉肚子會引起區域性肌肉緊張度改變, 進一步促使疝囊擴大。
尿頻
如果患有疝氣可能會因為腹部不適而導致膀胱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引發尿頻的現象發生。
排尿困難
當疝氣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會壓迫到附近的輸尿管或者膀胱,從而引起排尿困難的情況發生。
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變化,並注意避免讓孩子過度活動或提重物,以免加重疝氣症狀。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大便通暢,以免因便秘導致腹壓增高而加重疝氣。
嬰兒疝氣原因是什麼?
嬰兒疝氣發生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解剖缺陷、腹壁肌肉薄弱、膈肌功能不全、便秘或排尿困難引起的腹內壓增高以及遺傳因素。
先天性解剖缺陷
由於胚胎發育過程中,臍環未及時閉合或腹膜鞘狀突未完全閉合,導致內容物容易從薄弱處突出形成疝。這種情況通常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出現症狀,可能伴有腫塊、疼痛或不適感。
腹壁肌肉薄弱
腹壁由多層結構組成,如果其中一層或多層因某些原因變得薄弱,則可能導致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透過該區域膨出形成疝。常見於早產兒、低體重兒等群體中,患者可能會感到腹部不適或疼痛。
膈肌功能不全
膈肌是位於肋骨架和腹腔之間的肌肉,其作用是參與呼吸運動並維持胸腔壓力穩定。若膈肌存在功能障礙如膈膨出或膈疝,則會增加腹內壓力,進而促進疝的發生。典型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及吞咽困難。
便秘或排尿困難引起腹內壓增高
長時間用力排便或憋尿會導致腹內壓升高,從而促使腸管或膀胱壁的一部分脫離正常位置而進入鄰近的間隙或孔道中形成嵌頓性疝。患者可能出現肛門墜脹感、裡急後重等症狀。
遺傳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病,因為遺傳因素也可能影響到個體對疝氣的易感程度。對於此類人群而言,應注意避免任何增加腹內壓的行為以減少風險。
針對嬰兒疝氣,建議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定期帶孩子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劇烈哭鬧、咳嗽等活動,以免加重腹內壓,延緩疾病進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