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長癤腫?警惕貧血、糖尿病、愛滋病和惡性腫瘤!

分類: 糖尿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1
本文介紹了頻繁長癤腫可能暗示的四種潛在疾病,包括貧血、糖尿病、愛滋病和惡性腫瘤。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

經常長癤腫的人得了什麼病

癤腫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是毛囊及其深部周圍組織出現的急性化膿性發炎。經常長癤腫並不一定就是患有其他疾病,可能是自身不注意衛生、生活環境比較差,對皮膚產生刺激引起。但也有部分情況提示可能存在某些疾病,從而導致免疫力降低,皮膚受到感染所致,如貧血、糖尿病、愛滋病、惡性腫瘤。

貧血

通常是指人體外周血中沒有足夠量的紅血球,無法對組織器官提供充分氧氣,因此會導致人體出現乏力、易疲勞、頭暈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身體長期供血不足,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成發炎反應,導致癤腫出現,貧血患者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得賜滿注射液(Iron Dextran)、二維亞鐵顆粒、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藥物;

糖尿病

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損引起,由於血糖過高對身體全身組織、器官、細胞造成不良影響,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身體經常長癤腫,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藥物控制血糖,如醣祿(Acarbose)、二甲雙胍(Metformin)片等藥物;

愛滋病

是感染愛滋病病毒引起的身體免疫功能缺陷,在感染愛滋病病毒以後,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如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後,容易經常長癤腫,建議患者遵醫囑使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多替拉韋(Dolutegravir)等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

惡性腫瘤

通常指的是癌症,包括癌、肉瘤和癌肉瘤,是細胞惡性增生引起,具有侵襲性,會轉移,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短時間內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也會引起化膿性細菌感染,導致皮膚經常長癤腫,建議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治療。除此之外,需要特別注意,單純根據頻繁長癤腫的症狀,不能夠對疾病型別進行判斷,建議去大醫院皮膚科就診,透過菌培養鑑定及藥敏試驗明確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

肛周膿腫和癤腫的區別

肛周膿腫和癤腫(即癤)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病因、症狀及治療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病因

肛周膿腫是指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通常有病原菌感染(常見的有大腸埃希菌、厭氧菌、結核桿菌等)而引發,好發於不注重肛門清潔的人、飲食不合理的人、有痔瘡或者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者、長期便秘或腹瀉者。癤是由毛囊深部及周圍組織發生炎症性病變引起的質硬結節。細菌(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是導致癤腫主要的原因,好發於皮脂腺分泌過旺人群、抵抗力低下人群、衛生較差人群。

症狀

肛周膿腫患者肛門區域性隆起,有紅、腫、熱、痛的典型症狀,與正常組織界限清楚,壓之劇痛,可有波動感。癤開始僅表現為輕微的紅色突起,會造成周圍組織的紅腫、疼痛,部分患者會出現瘙癢症狀。隨病情逐漸發展,結節的體積會逐漸增大,直至結節中心出現黃白色的膿頭。膿頭會自然破潰,裡面的物質會呈膿樣流出。

治療

肛周膿腫通常需要手術治療,常見術式包括切開引流術、掛線療法。治療期間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敏感性抗生素(如法羅培南(Faropenem)、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甲苯磺酸托氟沙星(Tofloxacin Tosylate)等)或靜脈注射敏感性抗生素(如注射用西他利汀(Ceftazidim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oxicillin+Clavulanate)等)輔助抗感染治療。癤通常選擇藥物治療,可遵醫囑外用膚利舒軟膏(Mupirocin)、褐黴素乳膏(Fusidic Acid Cream)、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等藥物區域性抗感染治療。當外用藥物效果不佳或合併發燒等全身感染症狀時,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鉀鹽青黴素V、羅紅黴素(Roxithromycin)、頭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等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