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律不整的原因與處理、心理因素不可忽視

分類: 心理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1
本文介紹了心律不整的原因以及如何處理。心律不整可能與心理因素如焦慮、憂鬱等有關,因此建議患者在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以評估和管理相關的心理風險因素。對於原發性心臟病的診斷與治療,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心臟康復訓練等方式進行,並且指出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律不整的心理原因是什麼?

心律不整可能與焦慮、憂鬱、精神壓力大、睡眠障礙或過度疲勞等心理因素有關。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評估和管理相關心理風險因素。

焦慮

當個體處於高度焦慮狀態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生理反應,進而影響心臟節律。可採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緩解,如放鬆訓練和正念冥想等方法來減輕焦慮情緒。

憂鬱

憂鬱症患者常伴隨自律神經失調,這可能導致心臟傳導系統異常,引起心律不整。抗憂鬱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選擇包括舍曲林(Sertraline)、氟西汀(Fluoxetine)等。

精神壓力大

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體內荷爾蒙變化,從而影響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可以嘗試透過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來進行心理疏導,也可以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以轉移注意力。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可能會影響生物鐘的穩定性,導致心臟節律發生改變,從而引起心律不齊。改善睡眠習慣有助於緩解心律不齊的症狀。例如,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減少咖啡因攝入量,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過度疲勞

長時間的身體活動會使身體耗氧增加,此時為了滿足身體的需求,心臟會加速跳動,使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提高,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存在,則可能會誘發心律不齊的發生。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熬夜。

建議定期進行心電圖監測以及生活方式調整,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以輔助管理心律不齊。

原發性心臟病的診斷與治療

原發性心臟病的診斷與治療可以考慮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心臟康復訓練、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等方法來進行。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以及心理壓力管理。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來降低心血管風險因素,從而預防或延緩原發性心臟病的發生與發展。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能涉及使用抗高血壓藥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以及降脂藥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這些藥物有助於控制血壓、減輕水腫及改善血脂異常,對防治原發性心臟病有積極作用。

心臟康復訓練

心臟康復訓練通常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一系列針對性鍛鍊計劃。此措施旨在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耐力並促進血液循環;能夠輔助緩解由原發性心臟病引起的相關不適症狀。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是將患者自身的大隱靜脈或其他血管移植物,從主動脈根部或其分支,繞過狹窄或阻塞的病變部位,與遠端冠狀動脈口相吻合,以恢復血流供應的一種手術方式。該手術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狀態,對於存在嚴重冠狀動脈狹窄或多次發作的心絞痛患者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應用特殊的導管、球囊等器材,經皮穿刺周邊動脈,在X光電視透視監視下,匯入狹窄的冠狀動脈處,使病變區域性發生機械擴張而形成相對穩定的血流通道的方法。該方法適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的狹窄或阻塞性病變,能迅速解除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狀。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40歲以上人群,以便早期發現潛在的心臟問題。保持健康的體重,BMI應在20-25之間,有助於減少心臟負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