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顯影劑使用及過敏處理方法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1
本文介紹了顯影劑的作用機制以及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同時,針對顯影劑過敏的處理方法也進行了簡要說明,包括皮膚沖洗、皮下注射腎上腺素(Adrenaline)、抗組織胺藥、靜脈吊點滴、氧氣療法等措施。若過敏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防止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

顯影劑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顯影劑透過顯影劑濃度梯度形成、組織間液與血漿間的滲透壓差、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滯性效應以及刺激細胞外基質分泌等作用機制發揮作用。使用顯影劑時需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過敏反應,並在必要時諮詢醫生。

顯影劑濃度梯度形成

由於顯影劑具有高分子特性,在注射後會迅速擴散至周圍組織間隙中,導致區域性濃度高於血液中的濃度。這種濃度梯度使得顯影劑向血液循環方向移動,從而產生影像效果。可以用於觀察血管、器官等結構的位置和形態。

組織間液與血漿間的滲透壓差

當顯影劑進入體內時,其高滲狀態會導致顯影劑從血管內向組織間隙轉移,進而被淋巴系統清除。利用這一原理進行體腔或竇道造影可顯示這些部位是否存在病變。例如腹膜後淋巴管造影可用於評估腹部大血管疾病。

血管通透性增加

顯影劑透過提高血管壁的通透性來促進其向周圍組織擴散,進而影響血管系統的顯影效果。該機制有助於增強心血管系統的顯像清晰度,如冠脈造影能直觀地顯示心臟血管狹窄或堵塞情況。

黏滯性效應

顯影劑中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劑,這些物質能夠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使顯影劑更易於在組織間隙中流動。因此,顯影劑能夠有效地穿過微血管壁並在組織間隙中積聚,引起明顯的對比效果。這有助於醫生對軟組織傷害程度做出準確判斷。

刺激細胞外基質分泌

顯影劑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刺激身體釋放發炎因子,這些因子進一步誘導細胞外基質的合成與分泌。過多的細胞外基質積累可能導致水腫或其他病理變化,但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成像訊號來源。例如易立顯注射液(Iodixanol)適用於多種X光檢查。

顯影劑的選擇應基於具體檢查目的及患者狀況。使用前需確保無對其過敏史,並告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減少風險。使用顯影劑後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腎功能,特別是對於那些存在腎臟病風險的患者。

顯影劑過敏處理方案

顯影劑過敏可透過皮膚沖洗、皮下注射腎上腺素(Adrenaline)、抗組織胺藥、靜脈吊點滴、氧氣療法等方法進行處理。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避免嚴重過敏反應。

皮膚沖洗

迅速使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食鹽水反覆沖洗受汙染的皮膚,儘可能地減少顯影劑殘留。透過物理方式清除體內的顯影劑,降低其濃度,減輕對身體的刺激作用,緩解不適症狀。

皮下注射腎上腺素(Adrenaline)

立即給予0.5-1mg腎上腺素(Adrenaline)皮下注射,嚴重時可重複給藥。腎上腺素(Adrenaline)能收縮血管、增加心率和血壓,搶救因顯影劑引起的過敏性休克。

抗組織胺藥

口服或注射非處方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或二苯胺明(Diphenhydramine),按說明書指示劑量服用。抗組織胺藥能夠阻斷組胺感受器,減輕過敏反應的症狀,適用於輕至中度顯影劑過敏。

靜脈吊點滴

開始輸注生理食鹽水或其他平衡溶液以維持液體平衡,並可根據需要調整吊點滴速率。靜脈吊點滴有助於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徵,防止因過敏反應導致的電解質失衡及其他併發症。

氧氣療法

提供高流量溼化氧療或面罩給氧,以改善通氣和供氧狀態。提高吸入氧氣濃度幫助緩解呼吸困難等症狀,並支援心血管系統功能。

在處理顯影劑過敏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別是心臟和呼吸系統的狀況。必要時需緊急醫療干預,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