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關節炎:症狀、診斷方法及治療建議

分類: 骨骼與肌肉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2
本文介紹了痛風關節炎的症狀和診斷方法。該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關節腫脹、疼痛、紅腫、尿酸結晶沉積以及活動受限,且常在夜晚突然發作。針對持續或加重的症狀,建議尋求醫療幫助以控制病情。診斷方面,可以採用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血液尿酸水平測定、關節穿刺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手段。

痛風關節炎症狀表現

痛風關節炎的症狀包括關節腫脹、關節疼痛、關節紅腫、尿酸結晶沉積、活動受限等,通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控制病情。

關節腫脹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於體內普林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濃度增高而誘發的發炎反應。高尿酸可刺激滑膜細胞產生大量發炎因子,這些因子會引發軟組織水腫和關節積液。腫脹通常發生在大腳趾關節,但也可能影響其他關節如足背、踝關節等。

關節疼痛

當痛風患者存在長期高尿酸血癥時,會導致尿酸鹽逐漸形成針狀晶體並析出,在關節內沉積後會引起發炎反應,進而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這種疼痛往往突然發作,集中在單一關節,夜間更為劇烈。

關節紅腫

痛風患者的關節區域性血液循環受阻,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至組織間隙中,從而引起關節紅腫的現象發生。痛風急性發作時常伴隨關節周圍皮膚發紅、發燒等症狀。

尿酸結晶沉積

尿酸結晶在關節腔內沉積,刺激關節滑膜,引起白血球浸潤和發炎因子釋放,進一步加重關節傷害。沉積通常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耳廓等處,可能導致反覆發作的關節炎。

活動受限

隨著病情進展,痛風石形成壓迫周圍的軟組織,導致關節僵硬和功能障礙,此時就會出現活動受限的情況。常見於起病時間較長且未得到及時治療的患者,尤其是膝關節、肘關節等負重較大的關節。

針對痛風關節炎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以及關節穿刺液分析等診斷。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吲哚美辛(Indometacin)、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等,以及促進尿酸排洩的本補麻隆(Benzbromarone)、丙磺舒(Probenecid)片等。患者平時應注意飲食平衡,避免高普林食物,保持適當的體重,以減少痛風關節炎的發生風險。

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方法

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可以透過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血液尿酸水平測定、關節穿刺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方法來實現。如果疑似患有痛風性關節炎,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取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X光檢查

透過拍攝受影響關節的X光片可以觀察到是否存在軟骨下囊性變或侵蝕性病變等特徵表現。該技術能夠顯示關節間隙是否狹窄以及周圍骨骼是否有增生變化等情況。

超音波檢查

利用高頻聲波成像原理對受檢者足部進行掃描,可直觀地顯示出關節滑膜厚度增加、積液情況等異常現象,並有助於判斷是否存在痛風石沉積。此外還可輔助發現是否存在類風溼因子陽性的情況。

血液尿酸水平測定

檢測血液中尿酸含量是確診痛風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常男性血清尿酸值應小於416μmol/L;女性則低於357μmol/L。持續高尿酸血癥會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形成單鈉尿酸鹽晶體微結晶MSUC,這是引發急性關節炎發作的主要原因。

關節穿刺及組織病理學檢查

對於症狀不典型或難以與其他疾病區分時,則需行關節腔穿刺術並送檢分析。此法能採集關節液樣本用於實驗室檢查如顯微鏡檢査、細菌培養等;同時也能直視下觀察關節內容物性質。若存在大量針狀尿酸鹽結晶則支援痛風診斷。

組織病理學檢查

取患者滑膜組織進行冰凍切片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典型的“痛風石”樣改變即被纖維化包圍的含針狀尿酸鹽結晶的巨噬細胞聚集體。這一結果高度提示了痛風的存在。

針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上述列舉的各項措施均具有特定的意義與作用,在臨床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