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熱類風溼性心臟病的症狀與處理方式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2
本文介紹了風溼熱和類風溼性心臟病的症狀及處理方式。風溼熱主要症狀為關節腫脹、發燒、心慌氣短,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類風溼性心臟病則表現為心慌、胸痛、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可導致心臟傷害,因此患者應儘快就醫。面對這兩種疾病,患者不宜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風溼熱表現是怎樣的?

風溼熱的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發燒、心慌氣短,有時伴有皮下小結或血尿。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治療需求。

關節腫脹

風溼熱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出現免疫反應異常導致的關節發炎。發炎因子刺激滑膜細胞增生和分泌大量粘液,使關節腔內積液增多,從而引發關節腫脹。腫脹通常發生在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等,患者可能感到關節活動受限。

發燒

由於免疫系統對鏈球菌感染產生過度反應,身體會釋放發炎介質來對抗病原體,這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而引起發燒。發燒通常為低至中度,很少超過39℃,且常伴有出汗。

心慌氣短

當風溼熱累及心臟瓣膜時,可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影響心臟血液流動,此時會出現心慌氣短的症狀。這些不適感源於瓣膜病變引起的呼吸困難,尤其是在體力活動後。

皮下小結

皮下小結是免疫複合物沉積在皮膚下的結果,常見於頸部、前臂和軀幹,大小不一,質地堅硬,移動性差。小結一般無痛,但有時會引起輕微壓痛。

血尿

血尿可能是由風溼熱引起的腎炎所致,腎臟受損導致紅血球進入尿液中。表現為尿液顏色深黃或呈紅色,嚴重時可能出現腰痛或腹部腸絞痛。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抗核抗體檢測、咽拭子培養以確認是否存在鏈球菌感染。治療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療如盤尼西林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用於緩解關節炎症狀。患者應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定期監測病情變化,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指導。

類風溼心臟病表現

類風溼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為心慌、胸痛、呼吸困難、疲勞等症狀,常伴有水腫。由於類風溼性心臟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損害,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治療。

心慌

心慌可能是由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心臟受累導致的心律不整或者心肌受損引起的。心慌的症狀可能出現在胸部中央,有時伴有心跳不規則的感覺。

胸痛

胸痛通常是由類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或發炎反應所致。這種疼痛通常位於胸骨後部或左側乳房下方,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嚴重時可放射至手臂和頸部。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主要是因為類風溼性心臟病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功能衰竭,使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此類患者的呼吸困難常常呈漸進性加重,尤其是在活動後或夜間睡眠時更為明顯。

疲勞

疲勞是類風溼性心臟病常見的非特異性症狀,可能與貧血、體力消耗增加以及身體免疫系統的活躍有關。這種疲勞感往往難以透過休息來緩解,日常活動中會感到特別乏力。

水腫

水腫是因為類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臟衰竭,導致體液瀦留。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下肢,尤其是腳踝和足部,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腹部。

針對類風溼心臟病,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心電圖等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類風溼藥和改善預後的藥物,以及必要時的手術治療,如瓣膜置換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定期監測血壓、血脂水平,同時注意飲食調理,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入,保證營養均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