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感染病因是什麼?
心臟感染是由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這些病原體透過血液循環進入心臟,導致心肌組織受損和發炎反應。
1. 細菌感染:如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可透過外傷或手術切口進入血液,進一步擴散至心臟引起感染。
2. 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黴菌等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可致系統性感染,其中血行播散可能涉及心臟。
3. 病毒感染:如克沙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可透過呼吸道傳播,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經血液循環引發心內膜炎。
4. 寄生蟲感染:如阿米巴原蟲、弓形蟲等在特定條件下可侵犯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
5. 其他非典型致病因子:包括結核桿菌、梅毒螺旋體等,它們分別透過空氣飛沫傳播和性接觸傳播,並能對心臟產生特異性損害。
心內膜炎手術的必要性
心內膜炎手術的必要性在於:
1.感染控制。
2.瓣膜修復或置換。
3.消除栓塞風險。
4.改善症狀和生活品質。
5.預防併發症發生。
心臟細菌感染診斷
心臟細菌感染的診斷可以透過血培養、心電圖異常、超音波心動圖異常、胸部X光片檢查和症狀評估來確定。如果懷疑有心臟細菌感染,應儘快就醫以便進行適當的治療。
血培養
透過抽取血液樣本並對其進行培養以檢測是否存在病原體,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該過程通常在醫院門診完成,並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才能得出結果。
心電圖異常
由於發炎或其他病理改變導致的心肌傷害可能導致心電信號傳導障礙,在心電圖上顯示為ST段抬高或者T波倒置等情況。這提示可能存在心臟內膜炎或其他相關疾病。
超音波心動圖異常
利用高頻聲波成像技術觀察心臟結構及功能狀態時發現瓣膜增厚、活動受限等非正常表現,則支援存在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此外還可以判斷是否有附壁血栓形成以及心包膜積水等問題。
胸部X光片檢查
檢視肺野清晰度及心臟輪廓是否對稱, 以排除由肺炎引起的陰影或水腫引起的心臟擴大。若患者存在右心室擴大的情況,則可能是由於長期血壓增高所致。
症狀評估
包括但不限於發燒、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分析有助於輔助診斷。例如,持續性的不規則心跳可能會加劇心絞痛發作頻率與程度。
基於上述五項指標綜合考慮後方可作出準確判斷。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並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完善相應檢查明確診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