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風預防與頭痛管理、預防勝於治療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2
本文介紹了缺血性中風的預防和缺血性頭痛的管理。缺血性中風的預防可透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血壓、抗血小板治療、降脂治療及手術等方式進行;缺血性頭痛則需針對其臨床表現如頭痛、眩暈、耳鳴、視力障礙和肢體無力進行處理,並強調若症狀持續應及時就醫以評估腦血管狀況。

缺血性中風預防措施?

缺血性中風的預防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高血壓、抗血小板治療、降脂治療以及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醫療措施來降低風險。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透過改善飲食習慣、增加體力活動來降低血壓和血脂水平,進而減少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提倡低鹽低脂飲食,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

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控制血壓可以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並採取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治療手段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治療透過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防止凝血,從而減少腦中風的發生率。對於存在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者,醫生可能會開具阿斯匹靈(Aspirin)等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缺血性中風。

降脂治療

高脂血症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進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與發展;降脂治療有助於穩定斑塊,減少栓塞事件發生機率。對於存在高膽固醇血癥的人群,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調節血脂水平。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一種外科手術,旨在移除頸部頸動脈內的斑塊,恢復血流暢通。對於存在頸動脈狹窄且經過評估後認為適合手術的患者,可考慮接受該手術以預防缺血性中風。

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或加重,應立即就醫以便獲得專業評估與治療。

缺血性頭痛的臨床表現

缺血性頭痛的臨床表現為頭痛、眩暈、耳鳴、視力模糊、肢體無力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腦血管狀況。

頭痛

缺血性頭痛主要是由於腦部血管狹窄或堵塞導致區域性供血不足,使顱內壓增高而引發的疼痛。疼痛通常集中在頭部上方,有時可輻射至枕部或眼眶區域。

眩暈

眩暈可能由缺血引起的前庭神經功能障礙所致,當大腦供血不足時會導致內耳淋巴迴流受阻,從而誘發眩暈的症狀。患者會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旋轉,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耳鳴

耳鳴可能是缺血影響了聽覺通路的功能,導致耳蝸毛細胞和聽神經受損,此時可能會出現異常電流活動的聲音。耳鳴聲音可以是嗡嗡聲、鈴鐺聲或其他不尋常的聲音,在安靜環境中更為明顯。

視力模糊

缺血可能導致眼部血管痙攣或栓塞,進而影響視網膜血液供應,使視覺資訊傳輸受阻,表現為視力下降。視力模糊可能突然發生,雙眼或單眼均可受影響,持續時間不定。

肢體無力

缺血導致肌肉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從而引起肌力減退或癱瘓。這種無力感可能出現在身體一側,從輕微麻木到完全不能動彈不等。

針對缺血性頭痛,建議進行頭頸部磁共振成像以評估腦血管狀況。治療措施包括遵醫囑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的藥物治療,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辛伐他汀(Simvastatin)。患者平時應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注意休息,有助於緩解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