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心悸?探究原因與處理方法!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2
本文介紹了飯後心悸的原因和處理方法。飯後心悸可能是由於多種疾病導致的心臟負荷增加或心率異常,如消化不良、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如果症狀持續存在或者伴有其他的不適感,應該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確診。

飯後心悸原因何在?

飯後心悸可能源於飲食過量引起的消化不良、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增加或心率異常,從而引起心悸。若症狀持續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儘快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飲食過量引起的消化不良

進食過多會導致胃腸道負擔增加,進而產生較多氣體和液體,這些物質刺激膈肌會引起胸悶、氣促等症狀。當膈肌收縮時,心臟受壓迫,從而出現心悸。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健胃消食片、多普利杜(Domperidone)等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進行緩解。

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減少或者血紅素濃度降低,導致身體組織供氧不足,引起心跳加快以補償缺氧狀態。此時為了滿足身體的需求,心臟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會出現心悸的症狀。對於貧血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延胡索酸亞鐵(Ferrous fumarate)片、葡萄糖酸亞鐵口服溶液等補鐵製劑改善貧血狀態。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由於甲狀腺素水平過高引起代謝率增高的一種疾病,在高代謝狀態下,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從而出現心悸的情況。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甲硫嗎唑錠(Methimazole)、Propylthiouracil(PTU)等抗甲狀腺藥物抑制甲狀腺素合成,改善症狀。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是由於冠狀動脈內壁脂肪沉積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甚至堵塞,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導致心絞痛發作。當心肌缺血嚴重時,可誘發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出現心悸的現象。患者可透過冠脈造影術檢視病變部位及程度,必要時需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先天解剖結構異常,如心房中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這些異常可能導致心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引起心臟負荷增加,從而導致心悸的發生。患者可透過超音波心動圖評估心臟結構和血流動力學狀況,指導後續治療決策。

針對飯後心悸的情況,建議患者定期監測心率和血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若症狀持續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並完善相關檢查,例如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測定以及冠狀動脈影像學檢查,以便進一步明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飯後心率增快是否正常

正常情況下,飯後心率可能會輕微加快,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飯後心率增快是因為進食後血液循環重新分配,更多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幫助消化,同時心臟需要更多的血液供應以滿足身體的新需求。這會導致心跳加快以保證足夠的血液流動。

如果患者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等疾病,則可能出現飯後心率增快的現象,通常不正常。因為這些疾病的病理狀態下,心臟基礎負荷增加或代謝異常活躍,導致在進食後的應激狀態中更為明顯。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飯後適度的心率增快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需過於擔心。但若與飲食無關的心率持續偏高,可能提示潛在的健康問題,建議諮詢醫生進行進一步評估。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