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心臟病定義
風溼性心臟病是一種由鏈球菌感染後反覆發作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瓣膜損害,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
風溼性心臟病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誘發身體產生抗心肌抗體,進而攻擊心臟瓣膜,引起發炎和纖維化,導致瓣膜變形和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出現心慌氣短、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帶痰、下肢水腫等症狀。重症時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狀。
診斷風溼性心臟病通常需要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及心電圖等。超音波心動圖能夠顯示心臟結構異常,如瓣膜狹窄或逆流;胸部X光檢查可以評估肺部情況,是否存在肺水腫;心電圖則可用於檢測心律不整。該疾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盤尼西林、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維酸鉀(Clavulanate)等。對於嚴重的心臟瓣膜病變,可能需要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或修復術來改善症狀並提高生活品質。
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併發症。
風溼性心臟病治療方案
風溼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案可能包括抗鏈球菌治療、抗生素治療、抗凝治療、心臟衰竭管理以及心臟瓣膜置換術等。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惡化,應立即就醫。
抗鏈球菌治療
透過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來清除體內存在的鏈球菌感染。此措施旨在消除引起心臟受損的病原體,減少心臟負擔,對緩解風溼性心臟病的症狀有積極作用。
抗生素治療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維酸鉀(Clavulanate)、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上述藥物對於溶血性鏈球菌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能夠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從而減輕心臟受累的程度。
抗凝治療
患者可遵照醫生的指導選擇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拜瑞妥(Rivaroxaban)等藥物進行處理。上述藥物均屬於抗凝類藥物,能夠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從而預防血栓形成,降低發生併發症的機率。
心臟衰竭管理
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如戒菸限酒、低鹽飲食以及藥物治療如毛地黃(Digoxin)、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旨在改善心功能狀態。心臟衰竭是風溼性心臟病晚期常見併發症,有效管理有助於穩定病情並預防進一步惡化。
心臟瓣膜置換術
心臟瓣膜置換術通常採用開胸手術,在全身麻醉下將狹窄或病變的心臟瓣膜替換為人工瓣膜。該手術是治療嚴重風溼性心臟病導致瓣膜損害的有效手段,可恢復心臟正常血流動力學功能。
患者應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心律不整或其他併發症。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也有助於促進疾病的康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