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性血管炎和過敏性血管炎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5
本文介紹了蕁麻疹性血管炎、過敏性血管炎的病因及治療方法。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病因可能包括感染性蕁麻疹性血管炎、自體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藥物反應以及遺傳因素等;而過敏性血管炎的初期症狀可能包括皮疹、發燒、疲勞、關節痛、血尿等。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蕁麻疹性血管炎病因是什麼?

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病因可能包括感染性蕁麻疹性血管炎、自體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藥物反應以及遺傳因素等。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確切的診斷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感染性蕁麻疹性血管炎

感染性蕁麻疹性血管炎是由病原體引起的皮膚和黏膜發炎,這些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當身體受到這些病原體侵襲時,會產生免疫應答,導致組織傷害和發炎。針對感染性蕁麻疹性血管炎的治療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oxicillin+Clavulanate)、祛疹易(Valaciclovir)等。

自體免疫性疾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組織和器官,引起發炎和損害的一種疾病。這可能導致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發生。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可能涉及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注射液、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

惡性腫瘤

某些型別的惡性腫瘤可產生一種稱為腫瘤壞死因子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啟用白血球並促進發炎反應,從而增加患蕁麻疹性血管炎的風險。對於由惡性腫瘤引起的蕁麻疹性血管炎,化療可能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透過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常用藥物有紫杉醇(Paclitaxel)、西伯拉丁(Cisplatin)等。

藥物反應

藥物反應是指個體對特定藥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情況,此時體內釋放組胺和其他發炎介質,導致出現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症狀。如果發現藥物引起的蕁麻疹性血管炎,應該立即停用相關藥物,並尋求醫生幫助進行適當的治療,例如口服抗組織胺藥,如氯雷他定(Loratadine)、茶苯海明(Diphenhydramine)等。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也可能影響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發生風險,因為某些基因變異可能會使個體更容易發展出這種疾病。目前沒有專門針對遺傳性蕁麻疹性血管炎的治療方法,但患者可以透過避免已知觸發因素來減少症狀發作,如冷刺激。

建議定期進行血液學檢查以及尿常規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同時注意觀察是否有新的皮損出現,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任何潛在的問題。

蕁麻疹性血管炎如何治療?

蕁麻疹性血管炎可以透過抗組織胺藥、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抗血小板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抗組織胺藥

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透過口服給藥,能夠阻斷組胺感受器,減輕瘙癢和紅腫。上述藥物能緩解蕁麻疹性血管炎引起的皮膚症狀,但不能治愈病情本身。

類固醇

類固醇包括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可遵循醫囑選擇口服或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治療。這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對於控制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發炎反應有顯著效果。

免疫調節劑

常用的免疫調節劑主要有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需遵照醫師指導規律服用。這些藥物有助於調節身體免疫功能,對改善病情有益處。

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如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是處方藥物,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針對特定目標分子的生物製劑可用於治療蕁麻疹性血管炎,其機制涉及抑制特定細胞因子的作用。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可透過口服或注射途徑給予患者治療。這類藥物旨在減少凝血,防止血栓形成,從而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患者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減少身體壓力,促進病情恢復。同時,建議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過敏性血管炎初期表現

過敏性血管炎的初期症狀可能包括皮疹、發燒、疲勞、關節痛、血尿等,通常伴有皮膚瘙癢或不適。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進行確診和治療。

皮疹

過敏性血管炎是身體對外源性抗原產生的異常免疫應答,導致發炎細胞浸潤和組織傷害。這種發炎反應會刺激皮膚產生紅斑、丘疹等皮損。皮疹通常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但以四肢為多見。

發燒

由於過敏性血管炎患者體內存在免疫複合物沉積,這些物質作為致熱源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其調定點上移而出現發燒的現象。發燒可能伴有寒顫,體溫上升速度較快,且常呈持續高燒狀態。

疲勞

當身體處於過敏性血管炎的狀態時,免疫系統被啟用來對抗異體蛋白或其他潛在的威脅。這會導致能量消耗增加,從而引發疲勞感。疲勞程度可輕可重,可能伴隨嗜睡或失眠。

關節痛

過敏性血管炎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的組織和器官,包括關節。這種免疫反應會引起關節發炎和疼痛。關節痛通常集中在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等,但也可能是全身性的。

血尿

過敏性血管炎會導致腎小球微血管叢發生發炎反應,使腎小球濾過膜受損,血液中的紅血球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血尿。血尿可能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顏色變化,從淺色到深紅色不等,嚴重時可能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

針對過敏性血管炎的診斷,可以進行血常規、尿常規以及IgE水平檢測。治療措施主要包括類固醇聯合免疫抑制劑,如普賴鬆(Prednisone)和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患者要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充足休息,均衡飲食,同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就醫。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