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漿:治療血液疾病的雙刃劍

分類: 血液疾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6
本文介紹了輸血漿的臨床應用及其潛在的風險。輸血漿可作為多種血液相關疾病的治療手段,如凝血障礙或貧血。然而,考慮到其與感染相關的風險,建議在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下進行,並在必要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輸血漿的功效與作用

輸血漿可用於補充凝血因子、改善貧血、改善免疫功能、治療低白蛋白血癥以及補充血容量。由於輸血漿可能涉及感染風險,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補充凝血因子

輸注血漿中含有多種凝血因子,可以補充患者體內缺乏的凝血因子,從而發揮止血的作用。適用於先天性或後天凝血因子缺乏導致的出血性疾病。可遵醫囑按需進行輸注以控制出血症狀。

改善貧血

由於血漿中含鐵量較高,因此能夠促進紅血球的生成和成熟,進而達到補血的目的。對於缺鐵性貧血等引起的乏力、頭暈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需要定期監測血液中鐵含量並調整用量。

改善免疫功能

輸入的血漿中含有多種蛋白質分子,這些分子具有調節身體免疫應答的功能,能提高身體對病原體的防御能力。可用於增強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和修復受損組織。需評估受者的過敏史及可能發生的交叉反應。

治療低白蛋白血癥

白蛋白是血漿中的主要蛋白質之一,輸注血漿可直接增加循環中的白蛋白濃度,減輕水腫。適用於嚴重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導致的低白蛋白血癥引起水腫。遵循醫囑長期使用有助於維持穩定的白蛋白水平。

補充血容量

當人體因失血等原因導致血容量減少時,輸注血漿可以直接提供液體成分,恢復正常的血容量。用於治療急性失血引起的休克或低血壓狀態。根據失血量和速度調整輸注速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輸血漿治療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淇淋、辣椒等,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此外,還應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輸血漿的不良反應

輸血漿可能導致溶血反應、過敏反應、循環超負荷、凝血功能紊亂以及感染傳播等不良反應。

溶血反應

輸血漿時發生溶血反應是因為患者紅血球被不相容的血型抗原所破壞。當免疫系統對輸入的血液產生攻擊時,可能導致溶血性貧血、黃疸和器官傷害等嚴重後果。

過敏反應

輸血漿引起過敏反應是由於身體對血漿中的異體蛋白質產生免疫應答。常見症狀包括蕁麻疹、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重症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循環超負荷

輸注過快或過多會導致心臟負擔增加,從而引發循環超負荷的現象。這可能會引起水腫、肺水腫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立即停止吊點滴並進行緊急處理。

凝血功能紊亂

輸血漿後出現凝血功能紊亂可能是由於患者自身凝血因子缺乏或受到抑制所致。此時容易形成血栓,進而誘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需及時應用維生素K注射液、肝素鈉(Heparin sodium)等藥物治療。

感染傳播

如果使用未經嚴格檢測的血源,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會透過輸血法途徑傳播給受血者。這些感染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如乙肝病毒感染後的慢性B型肝炎、愛滋病病毒感染後的AIDS等。因此,在接受任何血液制品之前都要確保其安全性。

在接受輸血漿前,應確保自身不存在相關禁忌證,並且告知醫生是否存在已知的血型不相容情況,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若已經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並配合進行相應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