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熱與心臟病:症狀、治療與遺傳風險全解析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8
本文介紹了風溼熱和風溼性心臟病的相關症狀與治療措施。風溼熱的臨床表現包括關節腫脹、發燒、心慌氣短,伴隨皮下小結或血尿,提示可能存在風溼性疾病,需就醫確診。針對風溼性心臟病,治療策略涵蓋生活方式調整及抗凝、降脂、抗高血壓、吸氧等醫療手段。若症狀無改善甚至惡化,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風溼熱的臨床表現

風溼熱的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發燒、心慌氣短,可能伴有皮下小結、血尿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表明患有風溼性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進行確診和治療。

關節腫脹

風溼熱是由於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出現免疫反應異常,導致發炎因子侵襲關節組織。這些發炎因子會刺激滑膜細胞增生和分泌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而發生腫脹。關節腫脹通常發生在大關節如膝關節、肘關節等處,患者可能感到區域性溫度升高、皮膚紅潤且伴有疼痛。

發燒

風溼熱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誘發身體產生免疫應答,此時體內存在大量的發炎細胞以及致熱源,這些物質會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從而引起發燒的現象。發熱時全身各處都可能出現不適感,但以腋窩最為明顯,還可伴隨出汗增多的情況。

心慌氣短

當風溼熱累及心臟瓣膜時,會導致瓣膜狹窄或者關閉不全,影響血液流動,進而引發心慌氣短的症狀。這種情況多見於二尖瓣受累,患者可能會在活動後感到呼吸急促,尤其是在劇烈運動時更為明顯。

皮下小結

皮下小結是免疫複合物沉積在真皮層引起的,與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的免疫反應有關。皮下小結通常出現在頸部、前臂伸側等部位,為直徑0.5-2公分、堅韌、無痛的小結節,可持續數週至數月。

血尿

如果風溼熱累及腎臟,則會引起腎炎,導致腎小球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紅血球漏出血管進入尿液中,形成血尿。血尿通常表現為尿液顏色變深或帶有紅色,嚴重時可伴有腰痛和腹部不適。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抗核抗體檢測、咽拭子培養等確定是否存在細菌感染。治療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有盤尼西林、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必要時也可遵醫囑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緩解症狀,比如布洛芬(Ibuprofen)、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腸溶片等。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風溼心臟病治療方案

風溼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案可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抗凝治療、降脂治療、抗高血壓治療、吸氧治療等。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戒菸限酒,旨在改善心臟功能和減輕症狀。此措施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因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不適症狀。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透過使用華法林(Warfarin)等藥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固,預防血栓形成。由於風溼性心臟病可能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引起血液流動異常,因此需要抗凝治療來防止血栓形成。

降脂治療

降脂治療通常採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高脂血症是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之一,控制血脂可輔助管理風溼性心臟病。

抗高血壓治療

抗高血壓治療涉及監測血壓並使用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藥物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高血壓會增加心臟負荷,加劇心臟病變,因此控制血壓對於風溼性心臟病患者至關重要。

吸氧治療

吸氧治療透過提供額外氧氣幫助改善組織缺氧狀況,在必要時可能需長期家庭氧療。風溼性心臟病伴隨的心臟功能下降會導致身體各處供氧不足,吸氧能部分地彌補這種不足。

患者應定期複查,特別是在啟動新治療或調整現有治療計劃後,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此外,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對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也很重要。

風溼心臟病遺傳風險

風溼性心臟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其遺傳風險因人而異,通常取決於家族史、環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的易感基因。

家族史

若患者的父母或其他親屬患有風溼性心臟病,則子女患該病的風險會相應增加。這是因為某些基因與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有關,這些基因可能會透過家族遺傳給後代。

環境因素

長期處於潮溼或寒冷環境中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從而誘發疾病;此外,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患病機率。上述因素會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反應,進而引發心肌炎,久之可形成瓣膜損害。

易感基因

研究發現,一些特定的基因突變可能增加罹患風溼性心臟病的風險。這些易感基因可以影響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促進發炎過程的發展,導致心臟組織受損。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運動、高脂飲食等會加重心臟負擔,提高患風心病的機率。這些習慣可能導致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從而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序。

是否有相關併發症

有研究表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存在會增加患上風心病的可能性。因為這些疾病都與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傷害等相關,這些病理變化都會促使血小板聚集,進一步加劇了血液循環障礙的程度。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對於存在家族史者尤為重要,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潛在的心臟問題。另外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已知的致敏原,並積極治療任何已診斷出的合併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