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緩解腦中風腿麻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8
本文介紹了腦中風患者可以使用的艾灸穴位,旨在輔助緩解其不適症狀。由於腦中風是一種嚴重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若發現腿麻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腦梗塞艾灸什麼部位好

腦梗塞一般指腦中風,屬於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出現的神經功能異常。腦中風進行艾灸治療可藉助熱力透過經絡腧穴刺激,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緩解腦中風導致的肢體無力、麻木等症狀。腦中風艾灸的部位包括百會穴、中脘穴、脾俞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豐隆穴、湧泉穴等穴位。

百會穴

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具有熄風醒腦、昇陽固脫的作用,艾灸百會穴能夠減輕腦中風導致的頭暈、頭痛、口角歪斜等症狀;

中脘穴

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胸骨中線上,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氣的作用,能夠改善腦中風導致的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脾俞穴

在脊柱區第1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具有健脾通血、益氣和胃、化溼祛痰的作用,能夠改善痰濁內阻導致的腦中風症狀;

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具有健脾和胃、調暢氣機、通經活絡、通腑化痰的作用,能夠改善氣滯血瘀導致的腦中風,是補充陽氣的重要穴位;

陰陵泉穴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具有健脾滲溼、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的作用,能緩解腦中風導致的的肢體無力、偏癱、麻木等症狀;

豐隆穴

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外緣,具有健脾化痰、定喘、寧心安神、開竅、和胃等作用,能改善脾臟的功能,調節人體津液輸布,減輕腦中風對脾臟的影響;

湧泉穴

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的地方,具有滋陰益腎、平肝熄風、醒腦開竅等作用,能改善腦中風導致的頭痛、頭暈、聲音嘶啞或失聲等症狀。另外還可以艾灸患肢的陽明經、膀胱經、督脈等,能夠改善肌肉緊張、痙攣。腦中風急性期患者不可採用艾灸進行治療,此時需及時進行溶栓治療等,以免延誤病情,但針對腦中風緩解期或後遺症期,艾灸對於患者的肢體康復有一定好處,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的艾灸治療。

腦梗塞治療半年後突然出現腿麻

腦梗塞治療半年後出現腿麻,可能與同時患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或動脈硬化等有關,原因不同,治療不同。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由於腰椎纖維環傷害導致髓核變性、膨出或向纖維環破口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神經損害症及下肢坐骨神經通路症狀。表現為腰背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及受壓側下肢麻木和肌力下降。部分患者出現下肢麻木、疼痛等馬尾神經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的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腰椎牽引、推拿按摩等,對症治療給予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20%甘露醇(Mannitol)靜脈滴入減輕神經根水腫等;保守治療無效考慮髓核摘除手術。

頸椎病

頸椎病早期可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無力、跛行等,後期可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癱瘓,容易與腦血管病引起的下肢症狀相混淆。頸椎病的一般治療包括頸椎牽引、針灸、按摩、中藥離子透入等物理治療方法,患者平時應注意避免長期伏案工作,睡眠時調整枕頭高度。頸椎病的藥物治療適用於急性期發作,主要用藥為布洛芬(Ibuprofen)、希樂葆(Celecoxib)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氯美查諾(Chlorzoxazone)、替劄尼定(Tizanidine)等肌肉鬆弛藥;甲鈷胺(Mecobalamin)、維他命B12等神經營養藥。對於有嚴重神經根或脊髓壓迫者,考慮手術治療,常用手術方式為為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和後路減壓椎管成形術。

動脈硬化症

動脈硬化的患者表現為腦力與體力的衰退、心絞痛、頭痛、頭暈、昏厥、四肢供血障礙、下肢麻木、痙攣、嚴重者行走困難等。此病的治療以預防血栓、改善腦供血、營養腦細胞為主,常用藥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以及胞磷膽鹼等。腦梗塞治療半年後突然出現腿麻,很大可能是合併了腰椎或頸椎疾病,臨床上需要與腦中風復發或加重相鑑別。建議患者去大醫院進一步檢查,避免誤診誤治。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