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副作用與停藥風險、新症狀需及時就醫調整方案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8
本文介紹了抗癲癇藥的常見副作用以及停藥後的風險,並強調了在出現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性。

抗癲癇藥副作用是什麼?

抗癲癇藥可能引起嗜睡、認知功能障礙、共濟失調、運動遲緩和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如果這些副作用影響日常生活,應諮詢醫生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嗜睡

抗癲癇藥物透過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平衡來減少異常放電,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性,導致睡眠週期紊亂。可能引起日間過度睏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認知功能障礙

某些抗癲癇藥物會影響大腦中神經元的正常活動,干擾資訊傳遞和處理過程,從而引起認知功能下降。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等現象,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共濟失調

抗癲癇藥物中的成分可以作用於小腦部位,使該區域的功能受到抑制,進而引發共濟失調的症狀發生。患者會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等症狀,重症者甚至可能出現跌倒的情況發生。

運動遲緩

抗癲癇藥物會抑制大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影響正常的運動協調功能,導致運動遲緩。這可能導致行動不便,特別是在需要精細運動技能的任務中,如書寫或進食。

體重增加

部分抗癲癇藥物具有食慾促進的作用,能夠刺激食慾中樞,導致攝入熱量增多,引起體重增加。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肥胖症的發生,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謝相關疾病的患病風險。

在使用抗癲癇藥物期間,應密切關注任何新的或變化的身體症狀,及時向醫生報告並調整治療方案。

停藥後癲癇復發嗎?

停藥後癲癇復發的可能性因人而異。

停藥後癲癇是否復發取決於個體差異。由於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的癲癇發作,在抗癲癇藥物治療下會受到控制或完全停止。停藥後癲癇復發的風險評估需考慮患者年齡、病因、病程長短以及既往發作頻率等因素。

停藥後癲癇復發的風險因素包括:患者年齡較大、存在腦部器質性病變、有家族史等。這些因素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對於停藥後的癲癇管理,需要定期監測症狀變化,並在必要時重新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以預防復發。

抗癲癇藥效如何調控?

抗癲癇藥效的調控可以透過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癲通(Carbamazepine)、帝拔癲(Valproate)、拉莫三嗪(Lamotrigine)、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控制不佳或出現新的症狀,應儘快就醫以調整治療方案。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透過調節神經元興奮性來發揮作用,通常口服給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能增加γ-GABA(γ-氨基丁酸)A型感受器介導的氯離子通道開放頻率,降低突觸後膜的興奮性,抑制神經元過度放電,從而減少癲癇發作。

癲通(Carbamazepine)

癲通(Carbamazepine)主要透過口服方式給予患者治療,起效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此藥物能夠阻斷電壓敏感的鈉通道、鈣通道,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代謝過程,具有穩定細胞膜電位的作用,有助於控制癲癇發作。

帝拔癲(Valproate)

帝拔癲(Valproate)可透過口服或注射方式使用,其作用機制包括抑制鈉離子內流、增強GABA介導的氯離子外流以及抑制谷氨酸(Glutamic acid)釋放。這些效應有助於減少神經元異常放電,改善癲癇發作的症狀。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拉莫三嗪(Lamotrigine)主要透過口服給藥,起效時間因人而異,一般為數日至數週。本品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可阻斷電壓門控鈉通道及鈣通道,進而抑制神經元反覆放電,對多種類型的癲癇均有較好的療效。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可以透過口服的方式給藥,起效時間取決於個體差異,通常為幾小時至幾天。該藥物透過促進突觸前抑制,減少神經元之間的同步放電,從而起到抗癲癇的效果。

在使用抗癲癇藥物時需監測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可能導致鎮靜、認知功能下降,癲通(Carbamazepine)則可能引起皮疹。同時,應注意遵循醫囑調整用藥劑量,以維持最佳效果並減少風險。

抗癲癇藥副作用有哪些?

抗癲癇藥可能引起嗜睡、認知功能障礙、共濟失調、運動遲緩和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如果這些副作用影響日常生活,應諮詢醫生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嗜睡

抗癲癇藥物透過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平衡來減少異常放電,提高神經元興奮性閾值,導致神經細胞活動減少,引起睡眠增多。患者可能會感到疲乏、行動不便,甚至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而發生意外事故。

認知功能障礙

某些抗癲癇藥物會影響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正常代謝和傳遞,干擾信息處理過程,從而降低學習記憶能力。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等問題,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共濟失調

抗癲癇藥物可以抑制腦幹網狀結構上行啟用系統的過度同步放電,使小腦皮層受到抑制,進而出現共濟失調的症狀。患者可能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無法獨立完成日常活動。

運動遲緩

抗癲癇藥物會抑制大腦神經元的過度興奮性,影響神經衝動傳導速度,導致運動遲緩。這可能導致精細運動技能受損,如書寫或進食困難,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

體重增加

部分抗癲癇藥物能夠透過賀爾蒙作用間接地促進食慾,導致攝入熱量高於消耗熱量,引發肥胖。體重增加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需要定期監測並採取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措施以控制體重。

抗癲癇藥物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尤其是新發症狀。若發現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