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血液偏酸性:病因與診治

分類: 血液疾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8
本文介紹了血液偏酸性的原因和相關症狀,並強調了就醫的重要性。血液偏酸性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針對不同的病因,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應檢查和診治,以便準確判斷問題所在並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狀況。

血液偏酸性原因何在?

血液偏酸性可能由長期飲食不當、代謝性酸中毒、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長期飲食不當

由於攝入過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導致體內乳酸和酮體積累,進而引起血液偏酸性的現象。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有助於改善血液偏酸的情況。

代謝性酸中毒

代謝性酸中毒是由於身體無法有效地清除產生的酸性物質而導致血液中氫離子濃度升高的一種病理狀態。這會導致pH值下降,使血液變酸。補液治療以改善脫水並促進尿液排洩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例如,可以給予患者生理食鹽水溶液進行靜脈注射。

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是腎臟排洩廢物和調節體液平衡的能力受損,可能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積聚,從而引起血液偏酸的現象。控制原發病、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以及預防併發症是主要的治療目標。如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來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續高於正常範圍,高血糖狀態下會產生大量的丙酮酸,當超過肝臟的處理能力時,就會蓄積在血液中,使得血液偏酸。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液偏酸的症狀。需遵醫囑用藥。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由甲狀腺素分泌增多所致的臨床症候群,會引起代謝率增高,產生大量乳酸和其他有機酸類物質,這些物質在血液中的累積會導致血液偏酸。抗甲狀腺藥物如甲硫嗎唑錠(Methimazole)能抑制甲狀腺素合成,減輕症狀。需要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

建議定期進行血液生化檢查,以監測血液的酸鹼度和電解質水平。同時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過量攝入蛋白質和脂肪,以減少血液偏酸的風險。

血液呈酸性過高嗎?

血液中的酸性物質積累可能導致酸中毒,引起血液pH值下降,低於正常範圍。

正常人血液pH值通常在7.35-7.45之間,處於弱鹼性狀態。當身體內存在過多的乳酸、酮體等代謝產物時,這些物質會透過影響呼吸系統調節體內酸鹼平衡。過度運動或某些疾病狀態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會導致乳酸和酮體產生增多,進而影響血液的酸鹼平衡。

如果患者長期飲食不當或者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糖食物,會導致攝入較多的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類物質,以及脂肪酸氧化不全產生的酮體,從而增加血液中酸性物質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要均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同時也要適當鍛鍊身體,增強自身免疫力。定期體檢可以監測血液的酸鹼平衡,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

血酸過高表現

血酸過高可能表現為高尿酸血癥、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病、尿路結石、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評估和管理病情。

高尿酸血癥

當體內普林代謝紊亂導致尿酸合成增加或排洩減少時,會引起高尿酸血癥。此時血液中尿酸鹽濃度增高,超過正常範圍。高尿酸血癥通常伴隨著血液中尿酸水平持續升高,但並不一定立即出現臨床症狀。

痛風性關節炎

由於長期高尿酸血癥導致尿酸結晶析出並沉積於關節內,刺激滑膜引發發炎反應,進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多表現為急性、反覆發作的單關節紅腫熱痛,尤以第一蹠趾關節最為常見。

尿酸性腎病

尿酸性腎病是由於長期高尿酸血癥導致尿酸結晶在腎臟中沉積,引起發炎和纖維化,從而損害腎功能。尿酸性腎病的症狀包括蛋白尿、夜尿增多、水腫等,嚴重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尿路結石

尿酸結晶在泌尿系統中聚積形成尿路結石,進一步加重了泌尿系統的傷害。尿路結石可能引起腰腹部疼痛、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還可能導致血尿。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由高尿酸血癥引起的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所導致的,這些結晶會刺激關節內的軟組織,引發發炎反應。患者可能會經歷長時間的關節腫脹、僵硬和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後更為明顯。

針對高尿酸血癥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斷,可以進行血尿酸檢測、超音波檢查以及X光檢查。治療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如飲食調整和體重控制,以及藥物治療如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本補麻隆(Benzbromarone)等降尿酸藥物。建議定期監測尿酸水平,避免高普林食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並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以促進尿酸排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