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原因探析
心臟驟停可能由心室顫動、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室顫動
心室顫動是指心室失去正常的節律性收縮和舒張功能,導致血液無法有效地泵出心臟,從而引起血液循環障礙。這種快速、無序的心律不整會導致血壓急劇下降,嚴重時可引起意識喪失甚至死亡。電覆律是常用的緊急搶救措施,透過向胸部傳遞電流來改善異常心跳。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是由於冠狀動脈內壁出現脂肪沉積,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或堵塞,影響心肌供血。當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供應時,會發生缺血、缺氧,進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嚴重後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在X光導引下將一根細而柔軟的導管插入到阻塞的冠狀動脈處,使用特殊的工具將狹窄部位的斑塊清除,恢復血流。
電解質紊亂
電解質紊亂指的是體內鈉、鉀、鈣、鎂等離子濃度異常,這些離子參與調節心臟的興奮性和傳導速度,因此會影響心臟的正常生理活動。例如高鈉血症會引起神經肌肉應激性增高,低血鉀症則會導致心肌細胞膜穩定性降低,都可能導致心律不整的發生。改善電解質紊亂通常需要靜脈注射補充電解質溶液,如氯化鈉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
藥物中毒
某些藥物如奎尼丁(Quinidine)、普魯卡因胺等具有心臟毒性作用,長期服用或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藥物中毒。中毒後會導致心肌受損,嚴重時會出現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症狀。如果患者存在藥物中毒的情況,則需及時進行洗胃處理,以減少毒物吸收。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突然發生阻塞,導致部分心肌因缺血而壞死的一種疾病。此時心臟的血液供應不足,不能滿足其代謝需求,所以會出現心臟驟停的現象。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
針對心臟驟停的原因,建議定期進行體檢,包括心電圖、血脂檢測以及電解質水平監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有助於預防相關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